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006)
-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传明解古巍薛耀松王建雄赵小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早石炭世珊瑚组合和生物地理特征
- 2011年
- 青海南部下石炭统杂多群珊瑚化石丰富,下部为维宪阶Siphonodendron scitulus-Lithostrotionella zadoensis组合,产于下碳酸盐岩组和碎屑岩组,以群体的Siphonodendron属和Lithostrotionella属最为常见,以地方性属种为主;上部为维宪阶—谢尔普霍夫阶Lithostrotion decipiens-Kueichouphyllum sinense-Siphonodendron irregulare asiaticum组合,产于上碳酸盐岩组,该组合新出现华南地区暖水型单体分子Kueichouphyllum属,同时产少量欧亚区北方类型的重要分子Gangamo-phyllum属,属种的分异度明显高于下伏珊瑚组合。该两个珊瑚组合与藏东和华南及邻区同期生物群进行了很好的对比,表明青海南部早石炭世珊瑚组合属暖水的特提斯型,古生物地理区系属于特提斯大区巴颜喀拉—三江亚区,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结合带以南的生物群区别较大。
- 牛志军吴俊王建雄赵小明
- 关键词:早石炭世珊瑚特提斯
- 蓟县铁岭组底部硅质褐铁矿屑砂岩的地质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华北蓟县系上部洪水庄组和铁岭组之间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整合接触。近期在蓟县小岭子剖面发现洪水庄组顶部发育铁质风化壳,铁岭组底部有硅质褐铁矿屑砂岩,从而证明洪水庄组与铁岭组之间存在一次强烈的风化剥蚀,二者之间是假整合接触关系。
- 解古巍周传明
- 关键词:铁岭组
-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磷质小壳化石的再沉积和地层对比问题被引量:25
- 2006年
-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的磷酸盐化小壳化石的发现,为早期动物演化及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碳酸盐岩地层中的这类小壳化石易于被风化剥离出来并成为磷质颗粒再沉积,这种现象在地层中常能遇到,它会给对某些生物分布时限的确定和地层对比造成混乱。考虑早寒武世一些主要小壳化石的再沉积和地层对比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带和带的磷质小壳化石产于Paokannia或Hunanocephalus的层位,它们无疑是再沉积的;2)组合带标志性化石与组合带标准化石共生,应判定其沉积时期为组合带时;3)扬子台地区的梅树村阶地层大都不全或缺失,保存的梅树村阶地层普遍与震旦系灯影组不同层位假整合接触,其岩性及生物特征均与下伏地层不同,另建组级地层单位是合理的;4)“杨家沟段”、“西蒿坪段”、“宝石坡组”不能作为灯影组顶部地层,它们是水井沱组沉积旋回的一部分,更不能因它们是筇竹寺期的沉积而把“灯影组”顶界上升到筇竹寺阶;5)滇东北地区大海段中产有丰富的Heraultipegmayunnanensis,它与Siphogonuchitestriangularis和Paragloborilussubglobosus共生,分布局限,其他地区仅在组合带中零星分布,所以在S.triangularis-P.subglo-bosus组合带()的上部建立一个H.yunnanensis组合亚带似乎更合适些。
- 薛耀松周传明
- 湖北宜昌樟村坪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资料被引量:19
- 2005年
- 湖北宜昌樟村坪磷矿陡山沱组化石组合主要包括球状蓝菌Archaeophycus venustus,丝状蓝菌Siphono-phycus,Oscillatoriopsis,Polytrichoides和Salome hubeiensis,以及多细胞藻类化石Wengania和可能的Sarcino-phycus。化石主要产于陡山沱组上部白云岩的硅磷质条带和结核中。樟村坪磷矿陡山沱组化石组合的发现进一步表明华南扬子地区陡山沱组燧石相具有和磷块岩相中类似的化石组合。
- 周传明解古巍肖书海
- 关键词:新元古代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资料化石组合藻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