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ZZ014)

作品数:9 被引量:138H指数:8
相关作者:王磊李谢辉滕超李奇临韩荟芬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GIS技术
  • 2篇灾害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水灾
  • 2篇土壤
  • 2篇洪水
  • 2篇洪水灾害
  • 2篇洪灾
  • 2篇风险评估
  • 1篇地表
  • 1篇地表能量
  • 1篇地表能量平衡
  • 1篇中国降水
  • 1篇水旱灾害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温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学

机构

  • 9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河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省人工降...

作者

  • 6篇李谢辉
  • 6篇王磊
  • 1篇闵祥鹏
  • 1篇韩荟芬
  • 1篇李亚婷
  • 1篇苗长虹
  • 1篇李清秀
  • 1篇唐恬
  • 1篇陈权亮
  • 1篇张雯
  • 1篇张超
  • 1篇文小航
  • 1篇李奇临
  • 1篇滕超

传媒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50 a中国西南地区地表干湿状况研究被引量:53
2014年
利用1961—2011年中国西南5省市113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计算了各个站点逐月潜在蒸散和干湿指数,研究了近50 a来西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候整体较为湿润,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呈"东湿西干"的空间分布特征。近50 a来西南区域的气候有"暖干化"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在进入21世纪以后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西南地区干湿季特征鲜明,夏季最为湿润,冬季最干燥。近50 a来,西南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有两次显著的转变过程,第一次时间点在1992年前后,此时气候开始湿润化,进入相对湿润期;另一次在2002年前后,变化趋势由湿润化转为干旱化,进入相对干旱期。降水量是西南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决定因素,日照时数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对干湿状况也产生较大影响。
苏秀程王磊李奇临滕超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湿状况
河南省景观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给河南省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框架,以6种景观类型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作为风险受体,人类干扰为风险源,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对1980年代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和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区划.结果表明,近20年间,由于人类干扰,生态风险指数的最大值上升了0.99,景观生态风险程度加剧.两个时期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由秦岭山脉东延的华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组成的河南省豫西山地,太行山南段东麓的豫北部分山地,和包括桐柏山、大别山的豫南部分山地区,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鹤壁市、安阳市、开封市和濮阳市境内的少量未利用土地区,以及黄河干流、南阳市的丹江口水库、鸭河口水库、驻马店市的宿鸭湖水库、平顶山市的白龟山水库区等,景观类型以未利用土地和水体为主;而在低风险区与高风险区之间的景观类型主要是位于平原和盆地区的建设用地与耕地.
李谢辉王磊
关键词:景观结构生态风险
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河南省197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逐日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通过统计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天数分析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随季节的演变和年际、年代际变化,同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具有显著的向北增多的分布特征,无论干旱的发生频率、持续天数还是强度都是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安阳、新乡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干旱发生的季节性来看,易发生全省性春、秋旱,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从干旱的多年平均发生天数来看,春、夏和秋季易发生大范围轻旱,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数在15d以上;大范围的重旱、特旱不易发生.从趋势分析来看,春、秋旱呈增加趋势,夏、冬旱呈减少趋势.在所统计的年份中,1978,1988,1995,1997和2001年是干旱最严重的5年.
李谢辉张超姚佳林
关键词:干旱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湿度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被引量:13
2015年
为进一步了解高原土壤湿度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91~2012年22个站10cm、20cm、50cm 3个层次的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分析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全国1992~2012年的降水资料与1992~2011年的土壤相对湿度资料,采用求相关系数的方法分析高原东部土壤湿度与全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东部土壤相对湿度由东至西呈递减趋势。(2)10cm土层较干,20cm土层的相对湿度是3层中最大的,50cm土壤的湿度变化较为平缓;表层土壤湿度变化较明显。21年来,各层土壤湿度呈不明显下降趋势。(3)高原东部地区土壤湿度与中国东部降水有显著关系,若东部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偏湿(干),则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多)。
张雯王磊陈权亮
关键词:气象学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降水
黄河山东段沿线区域洪灾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13年
黄河山东段位于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地上悬河"。以黄河山东段沿线区域为研究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属性两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水系、植被作为洪灾危险性评估因子,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交通密度作为洪灾易损性评估因子,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获得了5个级别的洪灾风险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低风险区占11%,较低风险区占47%,中等风险区占31%,较高风险区占7%,高风险区占4%。在67个县市区中,高风险等级区面积占县市区百分比大于50%的有3个;较高风险等级区有6个;低风险等级区面积占县市区百分比大于90%的有6个。以山东黄河"96·8"洪水的淹没范围和受灾损失程度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认为与实际情况较吻合,结果合理。
李谢辉李清秀
关键词:洪水灾害风险评估GIS技术
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被引量:10
2013年
水旱灾害是河南省发生频率最高、危害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在USEPA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水旱两种自然灾害为风险源,6种景观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利用AHP法和GIS技术,通过构建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每个风险小区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后获得5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高风险区占6.64%,主要位于漯河市、许昌市和郑州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占19.91%,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南阳市的西北地区、信阳市的南部地区、济源市的北部地区和洛阳市的西南地区。作为面向新世纪的现代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本文对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李谢辉王磊苗长虹闵祥鹏李亚婷
关键词: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AHP法GIS技术
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以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河南省为研究区,根据洪灾风险分析和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利用GIS技术,针对引起洪水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通过分析评价历史洪灾、综合降水、综合地形、土壤、河流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从行政区划范围获得了由高到低5个级别的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图。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信阳、驻马店、漯河南部、平顶山、商丘东南部以及开封、商丘、周口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三门峡的大部分地区、洛阳的西南部和南阳的西部地区。
李谢辉王磊
关键词:洪水灾害危险性区划
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利用2010年6-7月鄂陵湖野外试验的近地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分量、地表能量分量、土壤温度和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和地表能量各分量日变化差异较大,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地表反照率依次递减,平均反照率约为0.21;观测期内,平均辐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向上长波、向下长波、向下短波、向上短波,日积分值分别为31.4MJ·m-2、25.6MJ·m-2、22.4MJ·m-2、4.2MJ·m-2,净辐射(12.5MJ·m-2)占向下短波辐射的55.7%;平均地表能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较晴天小,感热、潜热、0cm土壤热通量的平均日积分值分别占净辐射的21.2%、43.1%、8.2%;平均土壤温度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浅层土壤温度峰值较晴天低2℃,深层土壤温度相差不大.云和降水的扰动削弱了向下短波辐射,导致平均感热通量和0cm土壤热通量的峰值比晴天小,而平均潜热通量的峰值大于晴天.由于湖泊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鄂陵湖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变小,附近地表温度升高缓慢.鄂陵湖区的地表能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主导,感热和地表土壤热通量次之.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源区湖泊的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为促进该地区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唐恬王磊文小航
关键词:黄河源区地表能量平衡土壤温度
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洪灾损失评估与预测被引量:20
2014年
以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和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展布方法,构建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基于该模型不仅进行了1996年型洪水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而且对2015年发生1996年型洪水进行洪灾损失预测和灾情等级区划。结果表明:①以1996年型洪水为例,运用此模型进行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接近,评估精度较高。②通过预测2015年发生1996年型洪水的损失结果来看,直接经济损失将是1996年的4倍。1996年评估和2015年预测的损失类型主要都以农业、农村房屋和家庭财产为主。③通过计算基数对灾情进行了等级区划,从洪灾损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济源、偃师、巩义、荥阳、郑州、中牟、开封、兰考为轻灾区;武陟、封丘、濮阳、范县为中灾区;孟津、孟州、温县、长垣为重灾区;原阳和台前为特重灾区。从整体上看,黄河滩区内北岸地区比南岸地区灾情严重。
李谢辉韩荟芬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地区GIS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