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CSTC2007AB1045)
-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俊意蔡一林王久光王国强徐莉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西南地区常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及聚类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采用NCⅡ设计,以Mo17、郑22、330、32、丹340、黄早四、515为母本,14个西南地区常用玉米自交系为父本,分析了21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330、丹340、180、交51、Px和7331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在98个杂交组合中330×交51、515×大黄132、丹340×独紫、32×贞367、330×贞367、330×095、515×7331、Mo17×Px、Mo17×交51和330×大青133为强优势组合。聚类分析表明,14个自交系分为4类:①095、5331、大青133;②180、独紫、交51、贞367;③木4、7327、木6、7331、大黄132;④5151、Px。
- 孙海艳王国强蔡一林王久光潘启兰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聚类分析
- 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对33个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SSR分析,其结果为,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在0.1763-0.9490,平均为0.3228。除贞367遗传距离为大于0.90外,其他32个的遗传距离均小于0.51,表明玉米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狭窄。33个自交系的遗传距离按类平均法可聚为6类,其中Ⅱ、Ⅲ和Ⅳ类又分为两个亚类。提高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必须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 陈俊意徐莉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SSR
- 玉米磷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玉米082×掖107组合的磷效率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磷效率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F2和F2:3估计的主基因的遗传力分别为61.41%和62.59%,估计的微效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38.60%和37.42%.主基因的遗传力都高于微效多基因,玉米082×掖107组合磷效率的遗传主要由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同时微效基因对玉米磷效率的影响较大.表明可以利用磷效率高的玉米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选育磷效率高的单株或家系,以获得磷效率高的栽培玉米品种.
- 陈俊意徐莉
- 关键词:玉米磷效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 水培和盆栽试验玉米生物性状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在低磷和高磷两个供磷水平下,以6个不同玉米基因型种子为材料,对玉米基因型生物性状和磷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下,玉米基因型的相对主根长和相对根冠比均比盆栽试验低,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比盆栽试验高,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试验方法间相对主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干重和磷效率均达显著差异。
- 谭菊赵丕兵宋伦碧雷辉许泽琼王钊向勇张立陈光德陈德学
- 关键词:水培试验盆栽试验玉米基因型磷效率
- 玉米基因型磷效率及其相关生理性状的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以9个玉米基因型为材料,在低磷和高磷两个供磷水平下,研究玉米基因型磷效率及其相关的9个生理性状的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型的抗氰呼吸速率、根系分泌相对酸性磷酸酶和相对总氨基酸、叶片相对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相对过氧化氢酶对磷效率的偏回归系数均显著,建立根据抗氰呼吸速率、根系分泌相对酸性磷酸酶和相对总氨基酸、叶片相对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清除酶相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相对过氧化氢酶影响磷效率(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1780581257+0·10129842149 X1-0·3195810288 X2+0·06065530534 X4+0·04805907659 X5+0·07238583467 X6+0·10995461097 X7+0·08493395529 X9,(P<0·01;R2=0·99989);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性状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58%,确定3个反映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表达式,分析表明玉米基因型磷效率高低是由抗氰呼吸速率、根系分泌物、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共同协调作用的,与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
- 陈俊意蔡一林张文龙王国强代国丽覃鸿妮徐军况守峰
- 关键词:玉米基因型磷效率生理性状主成分分析
- 玉米苗期磷效率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以33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其6个相对生物性状和苗期磷效率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磷效率与相对主根长、相对地下部干质量、相对须根数、相对地上部干质量、相对株高和相对叶龄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对地下部干质量对苗期磷效率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41.917 7;相对株高对苗期磷效率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42.973.其它性状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相对叶龄(1.651 4)、相对须根数(0.120 8)、相对地上部干质量(0.110 9)和相对主根长(-0.056 7).
- 陈俊意徐莉
- 关键词:玉米通径分析
- 青蒿提取液防治田间小麦蚜虫效果初报被引量:4
- 2011年
- 试验采取大田栽培,3次重复,以3个不同田块,在青蒿提取液处理和对照2个条件下进行。研究青蒿提取液处理条件下每百丛小麦叶片蚜虫量、百只蚜虫重量和蚜虫体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以及小麦叶片可溶蛋白质含量、小麦叶片可溶糖含量、小麦叶片受伤面积、小麦叶片磷酸蔗糖合成酶(PPA)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青蒿提取液处理条件下,每百丛小麦叶片蚜虫量、百只蚜虫重量、蚜虫体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和小麦叶片受伤面积均比对照减少,小麦叶片可溶蛋白质含量、小麦叶片可溶糖含量、小麦叶片磷酸蔗糖合成酶(PPA)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经过方差分析,各项指标在用青蒿提取液处理和对照2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 赵丕兵谭菊
- 关键词:小麦蚜虫
- 低磷土壤下玉米须根数的混合遗传分析
- 2008年
- 运用主基因一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的须根数的P1、P2、F1、F2和F2∶3五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根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玉米须根数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遗传率为19.71%,但是微效多基因的遗传力大于主基因的遗传力,多基因控制的玉米须根数遗传力为75.06%,可见,玉米082×掖107组合须根数的遗传主要由微效基因控制。表明,以基因重组或聚合为基础的杂交育种方法仍然是改良玉米须根数的基本方法。
- 陈俊意徐莉
- 关键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低磷
- 低磷土壤下玉米根系质量的混合遗传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离分析法,对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082×掖107组合P1、P2、F1、F2和F2:3五世代的根系质量进行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低磷土壤条件下,玉米根系质量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即玉米根系质量性状受2对主效基因(a、b)与微效多基因共同控制,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其中主效基因a与主效基因b的效应方向相反,a主要是促进根系质量,b主要是抑制根系质量,b对根系质量性状的贡献率小于a,2对主效基因间存在上位性,b基因加性与a基因显性互作明显.微效多基因的加、显效应对玉米根系质量性状的表现有较大影响,多基因的显性作用大于两对主基因的综合显性作用.
- 陈俊意徐莉
- 关键词:玉米根系质量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低磷
-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试验选取平展型玉米"长玉13"、半紧凑型玉米"东单60"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材料,分别在2600株·667m-2、3200株·667m-2、3800株·667m-23种密度下种植,探讨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过程中功能叶蔗糖代谢和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功能叶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影响较大,高密度不利于功能叶片中蔗糖的合成,低密度有利于蔗糖积累;而籽粒中的淀粉合成相关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平展型"长玉13"和紧凑型"郑单958"是源端限制型品种,而半紧凑型"东单60"是库端限制型品种;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对平展型"长玉13"影响最大,而对紧凑型"郑单958"影响最小。
- 覃鸿妮蔡一林孙海燕王久光王国强刘志斋
- 关键词:玉米株型种植密度蔗糖代谢淀粉合成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