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190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 相关作者:崔丽娟石晶郝振戚玮单铭明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群体认同对极端群体行为的影响:中介及调节效应的检验被引量:14
- 2012年
-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上海三所高校的467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群体认同对极端群体行为(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积极情感和否认态度完全中介群体认同对为群体牺牲意愿的影响,且积极情感在群体认同和否认态度之间担当部分中介角色;(3)抗伤害信念在积极情感和为群体牺牲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 石晶郝振崔丽娟
- 关键词:积极情感
- 家庭认同和认同融合对极端家庭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本研究以388名上海在校大学生和企事业员工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家庭认同和认同融合对极端家庭行为(为家庭牺牲的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家庭责任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认同、认同融合能够影响为家庭牺牲的意愿;(2)家庭认同对为家庭牺牲的意愿的影响强于认同融合;(3)家庭责任感在家庭认同与为家庭牺牲的意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认同融合与为家庭牺牲的意愿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 崔丽娟戚玮单铭明
- 关键词:家庭责任感
- 群际接触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群体态度的中介作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群际接触会影响群体态度。研究随机选取198名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探究群际接触和群体态度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社会公平感的水平。研究发现:(1)对上海本地学生和外地来沪学生,群际接触均对群体态度有显著影响,群际接触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能带来更积极的外群体态度。(2)对于外地来沪学生,群际接触对社会公平感有显著影响,群际接触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能带来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平感;且群体态度在群际接触影响社会公平感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对于上海本地学生,群际接触没有对社会公平感产生显著影响。
- 陈欣月崔丽娟
- 群体边界渗透性和群体地位合理性与归属感:歧视感知的中介被引量:6
- 2017年
- 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为依据,探讨群体关系结构中,群体边界渗透性与群体地位合理性对外地来沪大学生的上海城市归属感的影响,以及歧视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实验的被试均来自于外地,并在上海高校就读,实验研究通过文本启动的方式,操纵被试对于上海的群体边界渗透性与群体地位合理性的认知,测量被试对上海城市的归属感以及其所感知到的歧视程度。结果显示,外地来沪大学生所觉察到群体边界渗透性和群体地位合理性能够正向预测他们对上海的城市归属感,同时歧视感知均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周静丁琳依崔丽娟
- 关键词:城市归属感
- 现实与网络情境下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感对群体行动的驱动
- 2017年
- 本研究以群体行动双路径模型为基础,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群体愤怒和群体效能感进行操纵,探讨了网络以及现实情境对于两条因果路径的影响。采用2(群体愤怒:高/低)×2(群体效能感:高/低)×2(群体行动情境:网络/现实)的混合实验设计。研究发现:网络情境下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行动的趋势显著高于现实情境下的趋势;网络情境下的群体行动受到情绪聚焦路径的驱动;现实情境下则受到情绪与问题聚焦两条路径同时的驱动。
- 嵇诗芸崔丽娟
- 关键词:网络情境现实情境
- 群体愤怒与群体效能对集体行动的驱动:内在责任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9
- 2014年
- 采用问卷法(研究一)和实验法(研究二)探讨群体愤怒与群体效能对集体行动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结果表明:(1)群体愤怒与群体效能对集体行动意愿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内在责任感中介群体愤怒与群体效能对集体行动意愿的影响;(3)应对群体问题的自我效能感是联接群体效能与内在责任感的桥梁(中介变量)。
- 石晶崔丽娟
- 关键词:集体行动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