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GA09B201-08)
-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6
- 相关作者:孙志虎伍楠林张彦东牟长城周志国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UV表的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不同于目前多数文献采用投入产出表,我们基于UV表计算了中国进出口产品中隐含的碳排放。这一方法可以克服前者对隐含排放系数的高估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不得不将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等同于产品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带来的偏差。在"进口避免排放"假设下,2007年中国净出口隐含碳的数量为1779.32百万吨,占当年生产产品隐含碳的27.9%;从部门层面看,除农业外,中国都面临贸易国数量巨大的"碳泄漏"。
- 李树林齐中英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测定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测定三江平原丘陵区13~40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55株标准木的针叶生物量,建立了单木针叶生物量模型,结合每木检尺结果和比叶面积,估算和建立了不同立地条件(立地指数11~17)、不同林龄(13~40 a)和不同密度(556~3 122株.hm-2)人工林的针叶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指数模型,给出了植被冠层分析仪(LAI-2000)间接测定叶面积指数时的校正系数和校正系数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比叶面积为12.93m2.kg-1,95%的区间估计为[12.23,13.63]m2.kg-1,单木针叶生物量模型为幂函数模型,叶面积指数为5.76~11.04,针叶生物量为4 455.52~8 535.69 kg.hm-2;LAI-2000测得的叶面积指数为1.77~4.02,低于实测叶面积指数,LAI-2000测量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校正系数为1.45~3.63。林龄、密度、立地条件及其综合作用能够影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和LAI-2000测量叶面积指数时的校正系数,它们能够解释叶面积指数和校正系数变异的99.9%。
- 宋林孙志虎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 坡位对杂种落叶松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对杂种落叶松不同坡位表层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变化、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杂种落叶松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同时对影响杂种落叶松生长的立地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下坡位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上坡位;生长季初期,中、下坡位的表层土温高于上坡位;生长季中期,中坡位的表层土温低于上、下坡位;生长季末期,中、上坡位的表层土温高于下坡位;随着坡位的降低,土壤容重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中坡位的非毛管孔隙度低于上、下坡位,而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高于上、下坡位;杂种落叶松适合生长在上坡位,且其高生长受非毛管孔隙度的影响较大。
- 王占青张植平黄涛靳贝贝钟兆华毕永娟孙志虎
- 关键词:杂种落叶松坡位土温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穿透雨的养分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生长季,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通过不同立地条件、不同龄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林外雨和穿透雨水样的养分分析,对比研究了雨水中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通过林冠层后,水化学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幼龄林穿透雨中的铵态氮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林外雨(P=0.003),而中、近熟林的铵态氮质量浓度与林外雨之间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52、0.471);幼、中和近熟林穿透雨中的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与林外雨之间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343、0.741、0.937,0.394、0.405、0.616和0.065、0.640、0.162)。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方面,不同立地条件之间表现各异:幼、中、近熟林的前3个指标受立地条件的影响均不显著(P分别为0.838、0.408、0.718,0.217、0.427、0.763和0.112、0.690、0.556);全磷质量浓度方面,中龄林不同立地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319),而幼、近熟林不同立地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27、0.011):不同立地幼、中和近熟林穿透雨中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11.177、0.748、107.005、1.051mg·L-1,6.847、0.559、107.015、0.646mg·L-1和5.154、0.478、107.082、0.775mg.L-1。穿透雨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亦表现不同:穿透雨中铵态氮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显著(P<0.001),幼龄林显著高于中、近熟林(P<0.001),中龄林和近熟林之间无显著差异(P=0.149);穿透雨中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受林龄的影响均不显著(P为0.294、0.713和0.394),幼龄林和中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幼龄林和近熟林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288、0.628、0.122,0.934、0.499、0.495和0.178、0.603、0.331),硝态氮、全氮和全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是0.563、107.042、0.794mg·L-1。
- 梁晓东孙兴海孙志虎张彦东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穿透雨养分特征
- 基于FORECAST模型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措施对长期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为了对东北地区东部落叶松人工林的多代经营提供指导,以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模型FORECAST,从轮伐期长度、林地枯落物的管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面,评价不同经营措施下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养分动态和长期生产力。结果表明:常规森林利用方式下维持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轮伐期应大于35a;落叶松林地枯落物的保留可以显著提高各种轮伐期长度时的林地生产力,短轮伐期时作用效果尤为明显;全面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维持不同轮伐期条件下落叶松人工用材林的长期生产力。
- 孙志虎毕永娟牟长城蔡体久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长期生产力
- 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被引量:32
- 2010年
-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市场作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补偿的有效机制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初步建立。揭示了森林碳汇产权的界定是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市场有效运作的制度基础,进而以发展中国家和附件Ⅰ国家为森林碳汇的供求分析框架,以资源配置有效性为视角,构建了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机制构建与完善中的作用。
- 李淑霞周志国
- 关键词:森林碳汇产权
- 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树皮生物量和养分贮量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以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1318 a生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进行单木活树皮、死树皮(黑树皮、红树皮)的生物量和氮、磷、钾养分分析。结果表明:带皮胸径(x)与去皮胸径(y)的关系为:y=0.942 7x-0.110 5(R2=0.996 8,p〈0.001);树高或胸径虽然能够用于预测单木各类树皮生物量和树皮中氮、磷、钾贮量,但在对具体林分进行估测时,仍需考虑立地条件。幼龄林树皮总量为4 427.996 464.38 kg.hm-2,其中活树皮为1 745.443 165.39 kg.hm-2。幼龄林树皮中氮、磷、钾贮量分别为5.11968.154 kg.hm-2、2.76036.494 kg.hm-2、4.16352.839 kg.hm-2,其中活树皮中氮、磷、钾贮量分别为3.98148.941 kg.hm-2、1.90823.552 kg.hm-2、3.35942.079 kg.hm-2。
- 姜荣春马学发孙志虎牟长城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树皮生物量养分贮量
- 中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气候变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十大生态问题之首,而人类社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暖的根源。通过对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潜力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发展森林碳汇贸易上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并通过对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开展森林碳汇贸易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国应当采取适当措施积极参与到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将森林碳汇贸易的潜力化为现实,促进中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 伍楠林
- 关键词:森林碳汇贸易潜力比较优势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温室效应
-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单木立枯枝研究
- 2013年
-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13~48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实测了长白落叶松的树高、枝下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分析了其变动状况和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统计模型。同林分不同立木的枝下高、死枝高、冠长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变动系数分别为5.43%~27.84%、6.97%~51.78%、11.80%~25.63%和28.88%~137.57%;随林龄变化,枝下高与树高之比、死枝高与树高之比均呈先增加后稳定的s型曲线变化趋势,冠长与树高之比表现出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随林龄增加,枝下高、冠长、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均表现出S型曲线变化趋势;枝下高和冠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树高,死枝高和立木枯枝现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林龄和胸径。
- 朱元金孙志虎赵月王云龙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枝下高
-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分布格局及其研究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2
- 2009年
- 长白落叶松是东北东部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文研究了55 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测定了样地内(30 m×18 m)所有天然更新幼苗的坐标、地径和苗高。在幼苗坐标点图的基础上,进行了23个取样尺度(离散尺度)下的相邻格子法的空间格局分析:采用Poisson分布、负二项分布和正二项分布拟合幼苗的离散分布,方差均值比、Morisita指数和最近邻体法确定了空间分布格局,C_A指数、Green指数和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强度。利用更新幼苗的坐标点图,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方法和空间点格局方法(采用Ripley二次分析法)研究了尺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更新幼苗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的变化并确定了其聚集规模,利用最近邻体法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更新幼苗的自然定植特点。结果表明:1)更新幼苗所有离散尺度下(样方面积从1 m^2到18 m^2)均呈聚集分布。连续尺度下,在0-10.5 m的半径区间内呈聚集分布,在10.5-12.3 m的半径区间内呈随机分布。2)离散尺度下(样方面积从1m^2到18m^2),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而增加。连续尺度下,在0-10.5 m的半径区间内,聚集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半径(尺度)为4.2 m处聚集强度最大。3)此次调查的样地范围内天然更新幼苗呈现聚集状态生长的平均最大聚集斑块(聚集规模)的半径为4.79m。4)天然更新幼苗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30-0.42 m,更新幼苗生长在与母树相距2.99-3.26 m之外的空间。5)相邻格子法(传统的样方方法)和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格局的判别和格局强度的确定基本一致,但是空间点格局分析法能够反映出尺度连续变化条件下格局和格局强度的变化。它与最近邻体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等以种群分布的坐标点图为数据源的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够探索出种群格局方面的大量信息
- 孙志虎张彦东
-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