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3106)

作品数:3 被引量:197H指数:3
相关作者:郭玉清何杨李龙孙希芳周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地方政府
  • 1篇预算软约束
  • 1篇增长绩效
  • 1篇政府
  • 1篇软约束
  • 1篇上市公司
  • 1篇审计
  • 1篇门槛
  • 1篇内部控制
  • 1篇内部控制缺陷
  • 1篇内部控制审计
  • 1篇救助
  • 1篇举债
  • 1篇控制审计
  • 1篇激励机制
  • 1篇公共
  • 1篇财政
  • 1篇财政杠杆
  • 1篇策略性

机构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作者

  • 2篇何杨
  • 2篇郭玉清
  • 1篇李龙
  • 1篇孙希芳
  • 1篇周曙光

传媒

  • 2篇经济研究
  • 1篇财会通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治理效应研究——基于高管违规视角被引量:5
2020年
高管违规本质上是对受托权力缺乏有效制衡所导致的公司治理问题,而内部控制能否抑制高管违规行为则是检验内部控制治理效应是否发挥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以2012—2017年度沪深两市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探讨内部控制抑制高管违规行为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考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是否得以发挥。结果显示:高管违规与内部控制指数(ICI)显著负相关、与内部控制缺陷(ICD)显著正相关、与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ICA)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高管违规的治理效应。
周曙光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审计
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增长绩效与调整取向研究被引量:37
2017年
本文运用空间滞后Tobit和非线性动态门槛等前沿计量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重新审视了地方财政杠杆的激励机制和增长绩效。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传统融资模式隐含着双重卸责动机,即"隐性担保"诱发的跨域卸责和"期限错配"诱发的跨期卸责,受传统政绩考评机制激励,"卸责组"省区形成相互仿效卸责的区域传染效应;(2)纵向失衡的财权事权配置框架、渐进放松的显性融资约束及地方政府同金融机构基于利益互联的隐性授信契约,成为卸责融资行为难以忽略的制度背景;(3)侧重增长绩效而非福利配置的制度安排,诱导地方政府扩张杠杆主要以市政建设和公共资产积累为导向,但西部落后省区表现出更强烈的短视卸责融资倾向,形成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失衡;(4)卸责融资诱发非线性增长绩效门槛效应,跨越门槛的杠杆绩效趋降,但尚未明显阻滞增长,显性门槛值高于现行流动性风险警戒线,中长期执行警戒线仍有上调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的地方财政杠杆调整提供了依据。
郭玉清孙希芳何杨
关键词:预算软约束
救助预期、公共池激励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大国治理被引量:162
2016年
本文在一个隐性担保的大国任命制分权架构中,构建内嵌政治激励的博弈模型,分解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秉持的救助预期。结果发现,地方政府救助预期受晋升考评压力、成本自担份额、中央救助倾向影响,在卸责心理驱使下,地方政府寄望通过"公共池"分享举债成本和谋求事后救助,但无论基于人口规模还是外部性压力的"大而不倒"假说,都不适于解释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以新兴国家的共性基础和大国相对独特的融资环境为条件,随传统治理模式释放的策略性举债加剧了地方政府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诱发偿债压力的区域布局失衡,风险在流动性层面积聚;但流动性风险管控恰能彰显大国制度优势。本文进而认为,从"加力"到"增效"的治理模式的转换,有助硬化地方预算约束,塑造后危机时代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大国治理之道。
郭玉清何杨李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