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H002)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兵陈希贵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社会学
  • 3篇环境社会
  • 3篇环境社会学
  • 2篇社会
  • 2篇范式
  • 1篇研究主题
  • 1篇哲学
  • 1篇中国环境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社会建构主义
  • 1篇社会事实
  • 1篇生命
  • 1篇生态现代化
  • 1篇实践本性
  • 1篇主题
  • 1篇主义
  • 1篇西方环境
  • 1篇西方环境伦理...
  • 1篇伦理
  • 1篇伦理学

机构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4篇林兵
  • 1篇陈希贵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长春市委党校...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我国环境社会学理论研究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06年
环境社会学在我国尚属于一门新发展的学科,由于学科历史较短,目前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学科定位原则不明确等。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既要借鉴和学习国外环境社会学已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同时也要坚持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理论逻辑与我国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理论内容和方法论要求相一致的原则。
林兵陈希贵
关键词:关系性环境问题社会事实建构性
从“人”的角度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2007年
当代环境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个理论方向,即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展开的。自然主义主张面向自然去寻找环境道德的理论根据,而人类中心主义则倾向于回归人自身去确立这种根据,双方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理论问题。而类哲学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以"双重生命"观点为理论核心,从"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重新阐发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实现了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林兵
关键词:类生命实践本性
西方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及其借鉴被引量:6
2007年
西方环境社会学经过近30年的学科发展其理论已渐趋成熟,既受到主流社会学家的理论关注,同时也在积极的汲取和借鉴科学社会学、风险社会以及新社会运动理论等的知识成果。尽管目前还存在着诸如理论边界不明晰、理论表述形式过于抽象等问题,但其理论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们应当报以客观的理论态度,吸收其合理的内容,以推动我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
林兵
关键词:环境社会学生态现代化社会建构主义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借鉴与反思被引量:6
2008年
内容提要中国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应当在客观合理地汲取国外已有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以我国环境问题的现实作为切入点,以环境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与环境问题的事实逻辑的同一为理论要求,积极地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努力寻求各学科间协作的理论结合点。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学科间的理论边界,避免泛化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并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三者的内在统一性,不断强化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
林兵
关键词:研究主题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