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5-102-01-06-03)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克斌程同锦陈银节王国建汤玉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自"七五"以来,为配合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川西坳陷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化探工作,对该区油气的发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川西坳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微渗漏烃类以较高浓度赋存于土壤中,从而有利于油气地球化学探测方法的使用。选择有代表性的大型气田——新场气田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场特征与石油地质关系解剖,结果表明气田上方近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是客观存在的,与本区独特的地质环境相对应,并优选出勘探天然气的有效指标组合。这些有效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川西天然气富集区的预测中同样效果显著,以川西新都-金堂地区油气化探详查为例,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上述研究表明,油气化探技术在川西坳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国建汤玉平赵克斌程同锦陈银节
- 关键词:油气化探川西坳陷勘探效果
- 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特征与受控因素被引量:8
- 2009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系统研究,并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比较,认为该盆地整体上具中高背景、较均匀地化场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的形成是各种地质作用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地形地貌景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油气源是地表化探指标浓度变化和异常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主控因素,但不同的来源具有不同的组分特征和异常组合特征;构造运动是烃类离开油气源区,向储集层运移和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不同的圈闭类型对地表化探异常的组合形式或异常模式起着控制作用;而近地表沉积物性质和地形地貌景观条件是影响油气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和油气化探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 赵克斌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化探油气勘探油气田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