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730003)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海波李海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佛教
  • 1篇信仰
  • 1篇中国民众
  • 1篇儒家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福利
  • 1篇社会福利事业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智慧
  • 1篇生死
  • 1篇生死观
  • 1篇探秘
  • 1篇终极关怀
  • 1篇宗教
  • 1篇禅师
  • 1篇现代社会
  • 1篇临终
  • 1篇临终关怀
  • 1篇民众
  • 1篇脑死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作者

  • 4篇海波
  • 1篇李海波

传媒

  • 2篇中国宗教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宗教的临终关怀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临终关怀越来越受到中国民众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和新兴的社会福利事业,临终关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国民健康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终极关怀的宗教也拥有丰富的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
海波
关键词:临终关怀宗教社会福利事业中国民众终极关怀老龄化
从楚山禅师坐化看佛教死亡超越理论的当代价值
2011年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四川著名高僧,临济宗传人。他的教化与行持紧扣禅宗"直指心性"的宗旨,以"识心为本"的心性禅著称。他坐化圆寂,肉身不坏流存后世。其所言所行以及离世方式展示了佛教的死亡超越理论,对佛教自身社会形象的定位和提升有深刻启示,并对当代临终关怀、安乐死等诸多生命伦理难题的应对具有启发价值。
海波
关键词:佛教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生死观探秘
2010年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指生命的超越;他外依于律学,精研行持,内归心于净土,以净土修行为证道途径;最终由安然离世实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成为后人的楷模。
海波
关键词:弘一法师佛教生死观
佛教的生命智慧
2014年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重生轻死”观念的影响颇深,高扬生命的大旗,却缺乏对死亡的关怀。尽管现代社会对“死亡尊严”、“死亡权利”的呼唤目渐高涨,人们也已经开始探讨诸如安乐死、
海波
关键词:生命智慧佛教现代社会安乐死儒家关怀
佛教信仰及其死亡观念的当代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现代医学技术的成就令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受到挑战,新兴的脑死亡标准的提出也很大程度来自器官移植的需求,其功利色彩浓厚,且面临人道主义的责难。现代医学上死亡标准的不确定性带来在法律、伦理、政治等许多领域的广泛争议。在此,从佛生命观视角出发,可以尝试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问题,古老的佛教生命观在这一问题上有独特解读。佛教所划分的四个生命阶段之中的"死有"为明确的生死界限,佛教从"寿、暖、识"解读死亡标准,形成了一套自洽的体系。可以说,佛教的生命观与死亡标准与器官移植并行不悖,为化解当今死亡标准与器官移植之间的巨大矛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李海波
关键词:脑死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