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05-3)
-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 相关作者:邵全琴黄麟吴丹刘纪远李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我国南方红壤区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基于千烟洲站1984年以来人工林长期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观测数据,结合目前市场交易的碳汇价格,推算所得经济效益;进而根据造林成本估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辨识该地区的林业碳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4年间千烟洲站人工林(生态林和经济林)固碳总量约15 994.28 tC,年均固碳量799.71 tC。同时,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过去20年经济林收益393.11×10^4美元,碳汇收益127.07×10^4美元。在该地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不仅可通过碳汇获得经济收益,还可通过种植的经济林获得农产品提供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植树造林活动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实施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实例研究中对CDM造林再造林项目的监测方法学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 唐晓川孙玉军王绍强杨风亭
-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千烟洲实证研究
- 1985—2030年江西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动态被引量:26
- 2011年
-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2003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泰和主要森林类型年龄与碳密度的曲线关系,并结合小班轮伐信息,估算了全县1985—2003年的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了期间的时空动态特征,并以2003年为基准年,假定到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面积保持稳定、且不考虑轮伐期,推算了此情景下2020、2030年泰和县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2003年,泰和县森林林分总面积15.74×104hm2,总生物量6.71Tg,植被碳储量4.14TgC,平均碳密度26.31tC.hm-2.1985、1994、2003、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别为1.06、2.83、4.14、5.65和6.35TgC,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由东西部向中部递减.人工造林使泰和县林分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森林植被的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 吴丹邵全琴刘纪远黄麟
- 关键词:碳储量
- 我国马尾松、杉木、湿地松生长方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0年
- 林木生长方程是描述某树种(组)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随年龄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是揭示林木结构和生长规律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区域马尾松、杉木、湿地松人工林材积和蓄积生长方程的综述研究,为利用现有文献中的生长方程探讨这3种人工林的生长规律和估算生物量、碳蓄积奠定基础并提供参考。
- 李佳邵全琴黄麟赵鹏祥
- 关键词:碳蓄积马尾松杉木湿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