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6)
-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6
- 相关作者:马友鑫刘维暐许琨孙燕瓷曹坤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分析——以海南省为例被引量:10
- 2012年
- 分析了海南岛1987~2008年间森林资源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有:①除1993~1998年外,其他阶段海南林业用地面积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208.7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51.98%,无林地面积明显减少。②近20年来海南省森林蓄积除在1987~1993年略有下降外,其后也持续增长。③森林资源质量不断下降,但在2008年后有所改善。④海南岛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到2008年已占总面积的61.35%,人工林优势种主要为橡胶、桉树和芒果等热带经济作物。该研究还探讨了海南岛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分析了海南岛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建议。
- 马益斌范桑桑刘强刘红晓
- 关键词:森林资源
- 豹子花属植物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
- 2014年
- 以美丽豹子花(Nomocharis basilissa)、多斑豹子花(Nomocharis meleagrina)、开瓣豹子花(Nomocharis aperta)3个不同野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质(草煤土、珍珠岩、锯末、草煤土∶腐殖质土∶珍珠岩=1∶1∶1)和同一基质(草煤土∶腐殖质土∶珍珠岩=1∶1∶1)不同物种下豹子花属植物鳞片扦插繁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基质配比及物种间差异对豹子花属植物扦插繁殖有显著影响;扦插基质结构的保水、保肥性决定了豹子花鳞片的萌发、小籽球的生根率及健壮程度;其中以草煤土及草煤土∶腐殖质土∶珍珠岩=1∶1∶1混合基质最优;不同基质中籽球平均直径主要依赖于母体鳞片大小,无显著差异;相同基质下,出芽时间开瓣豹子花最短、多斑豹子花居中、美丽豹子花所需的时间最长;开瓣豹子花平均繁殖系数相对较高,而平均繁殖系数与籽球直径存在一定反比关系。
- 刘维暐王泽清陈小灵许琨
- 关键词:鳞片扦插
- 西双版纳地区主要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评估云南省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收集了该地区4种主要森林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针叶林)乔木多样性数据,结合遥感影像提取了该地区4种森林植被在1992年、2000年、2009年和2016年4个时期的分布,用Simpson、Shannon-Wiener和Scaling物种多样性指数对比4种森林植被乔木均匀度差异,并利用Scaling生态多样性指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在4个时期的森林乔木多样性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1)森林面积比例变化有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现为由1992年的65.5%减少至2000年的53.42%,减少到2009年的52.49%,再增至2016年的54.73%,但热带雨林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 4种森林植被对乔木多样性的贡献有明显差异,均匀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丰富度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对乔木多样性贡献的排序是热带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暖热性针叶林。(3)热带雨林和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乔木多样性呈现持续减少趋势,4个时期西双版纳森林植被乔木多样性排序为1992年>2009年> 2016年> 2000年。以上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是影响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保护热带雨林对维持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杨建波马友鑫白杨曹慧
- 关键词:森林植被遥感
- 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磷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以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森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热带山地雨林次生林、热带低地雨林原始林、热带低地雨林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磷含量、氮磷比及磷密度分布情况,以期揭示土壤全磷分布特征,估算土壤磷储量。结果表明:(1)各样地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值在剖面垂直分布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而同一样地全磷在土壤剖面无明显分布规律。(2)土壤氮磷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全磷、全氮、氮磷比均为中等变异。(3)不同样地土壤磷密度相差很大,介于130.07~442.69 g/m^2之间。(4)4种类型森林土壤磷含量总体上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类型森林同一土层土壤磷含量存在差异。吊罗山土壤平均全磷含量为0.192 g/kg,0~100 cm土层土壤磷储量平均值为21.5 t/hm^2。(5)吊罗山土壤磷含量空间异质性中等,4种森林0~50 cm土层的磷密度贡献率变化范围为53%~56%,0~50 cm土层与50~100 cm土层的磷密度贡献率相差不大。
- 王文蕾王旭朱美玲林灯梁卿雅邹耀进李超王鑫瑶吴挺芳王春新
- 关键词:土壤磷含量氮磷比
- Typha×glauca Godr.,香蒲属(香蒲科)中国新记录杂种及其形态特征被引量:3
- 2013年
- 香蒲属(Typha L.)为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种间存在十分普遍的杂交现象,其中一些杂种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在查阅大量腊叶标本基础上,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工作,作者发现中国一新记录杂种,即T.×glauca Godr.(T.angustifolia L.×T.latifolia L.),并新拟"粉绿香蒲"作该杂种的中文名。对粉绿香蒲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其与亲本水烛和宽叶香蒲的区别,并给出检索表。
- 朱秀玉王东
- 关键词:香蒲属宽叶香蒲
- 海南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研究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及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施肥,并对热带地区主要橡胶林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海南琼中6个龄级(5、10、15、20、25、30年)的橡胶林土壤(土壤分级:0~20、20~40、40~60、60~80、80~100 cm)进行调查采样,室内测试分析其磷含量,计算土壤各个层次的磷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为57.68 mg/kg,有效磷含量为2.25 mg/kg,全P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有效P含量大致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总储量为843.25 kg/hm2,有效磷储量为32.12 kg/hm2。20~40 cm的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储量均最大,分别占31.18%和28.18%。琼中橡胶林土壤总体处于缺磷状态,有必要增施磷肥或复合肥。
- 范美莉王旭吴志祥陈德祥杨峰
- 关键词:橡胶林土壤磷含量
- 红马蹄草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及其扦插繁殖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解红马蹄草(Hy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对其形态解剖特征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马蹄草叶片较薄,栅栏组织不发达,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厚度之比较大;遮荫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叶绿素a/b以及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b含量,这显示其耐荫特性,对弱光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同时,红马蹄草扦插繁殖迅速,成活率较高,以荫蔽潮湿的生长环境为佳。因此,红马蹄草适合生长在弱光环境中,因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地被植物。
- 袁莲莲王少平张倩媚崔晓东钟文超黄小光雷泽湘任海
- 关键词:地被植物光合速率耐荫扦插繁殖
- 流沙河流域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流沙河流域为例,对该流域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为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布指数和基于DEM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度、坡向,分析该流域1976—2010年各地类在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分布变化特征。[结果]有林地在较高海拔,较大坡度,北坡区域占有优势;茶园主要分布在1 200-1 400m海拔的东坡和南坡,坡度对其分布影响较弱;橡胶园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600-1 000m海拔,坡度较缓,东坡和南坡区域;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坡度较缓,无坡向的平地;轮歇地在1 000-1 600m的东坡和南坡占优,坡度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水田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缓坡,无坡向的平地。[结论]流沙河流域有林地和传统耕地不断被开垦为橡胶园和茶园等经济种植园,橡胶种植有向高海拔、陡坡与北坡发展趋势,使有林地分布进一步破碎化。为维持该流域生态稳定性,应严格控制好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保护好现存的热带森林。
- 底亮马友鑫李红梅孙燕瓷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 四种重楼属植物光合作用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重楼属(Paris)植物作为名贵的药用植物,野生资源逐渐匮乏。在人工栽培的过程中,为了控制其生长条件,探索生长环境因子对其影响,通过Li-COR6400对4种重楼属植物光响应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比较其光合生理参数对光和CO2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叶重楼(Paris marmorata)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高,光补偿点(LCP)相对较低,CO2补偿点(Г*)最低、最大Rubisco羧化速率(Vcmax)、CO2饱和点(Cisat)相对较高,说明其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宽;光响应下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对较低。滇重楼(P.yunnanensis)的LCP、Г*、Cisat最高,Pmax、LSP、Jmax较高,比较适宜强光及高浓度CO2环境;在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其WUE最高。白花重楼(P.polyphylla)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偏低,对强光利用能力不强。毛重楼各参数居中,适应能力一般。滇重楼及花叶重楼对强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对苗床适当增湿处理,增大光合同化效率,以提高产量;白花重楼植株、叶片较小,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也相对较弱,在管理中应注意适当遮阴。
- 刘维暐陈翠和荣华许琨
- 关键词:重楼属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 高山栲叶性状种内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5年
- 以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分布区域内的11个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低温敏感性6个功能性状,分析了高山栲叶功能性状种群内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山栲种内叶性状的总变异系数为7.3%~41.6%,种内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间、种群内和个体内3个层次,种群间的变异是所有叶功能性状种内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比叶面积与厚度、于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显正相关关系,硬度与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叶面积主要受年降水量和经度的影响,比叶面积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年均温、海拔和最冷月气温.表明高山栲种内存在较大的变异,一个种群性状的平均值难以代表整个物种的性状;环境条件是影响种内变异的主要因子,不同的环境因子对种内变异的影响不同,分布区中部的生境不一定是最佳的,而分布区边缘的环境也不一定是贫瘠的;高山栲分布区内的不同种群通过形成不同的功能性状组合来适应各自的生境,对于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杨建军苏文华王玲玲杨锐杨波张博睿
- 关键词:种内变异功能性状叶片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