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109640)
-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伟民张金玉郭新宇赵彦鹏谭新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山西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对辅助生殖技术胚胎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周期辨证施治对辅助生殖技术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在我院辅助生育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不孕症患者253例,随机分为中药试验组(116例)、单纯西药对照组(137例)。对照组按常规法予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干预。结果:中药周期辨证施治能降低ART促卵泡刺激素(FSH)的周期用量,提高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减少获卵率、优质胚胎空泡形成及早期流产的发生,与常规行ART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熟卵率、卵裂率、生化妊娠率、优质胚胎不均质、融合情况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预防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方面尚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用益气血补肝肾中药周期辨证施治于ART中,与单纯西药组相比,中药能与促排卵西药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减少FSH用量,从而减少过多卵子的生成,能提高正常受精率;减少胚胎碎片及空泡形成,降低早期流产率,进而提高种植率与妊娠率。
- 谭新赵彦鹏张金玉郭新宇邓伟民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药周期辨证论治胚胎质量
- 中药月经周期疗法治疗卵巢低反应的效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药月经周期疗法在控制性超排卵中治疗卵巢低反应(PO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PO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拮抗剂方案,观察组在促排卵前按中药月经周期疗法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无中药治疗,直接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观察两组患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基础抗苗勒管激素(bAMH)、窦卵泡数(AFC)、获卵数、HCG日雌二醇(E2)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MⅡ卵率、周期取消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经过3个月中药周期疗法后,观察组AFC、HCG日E2水平、获卵数、MⅡ卵率高于对照组(P<0.05),bAMH水平、妊娠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SH水平、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5),bFSH/bLH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OR患者在进入超促排卵周期前给予中药周期治疗,可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巢对Gn的反应,提高卵细胞数量和质量,增加获卵数,降低周期取消率,值得临床推广,其确切机制可能与中药参与调节POR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卵巢内微环境有关。
- 张荣邓伟民
- 关键词:中药月经周期卵巢低反应超促排卵抗苗勒管激素
-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比较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辅助生育中心第一次行IVF-ET治疗的患者573例,患者行IVF-ET前按照中医证型分为肾虚组、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血瘀组等5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IVF-ET临床结局。【结果】(1)行IVF-ET的所有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5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虚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及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且肾虚型的临床妊娠率低于其他证型。建议在行IVF-ET前以中药补肾助孕来提高临床妊娠率。
- 邵玉梁欣媚张金玉孙伟珊潘志国邓伟民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辨证分型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