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555)
- 作品数:22 被引量:282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杨青山刘贺贺张郁刘鉴陈金英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哈尔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哈长城市群划界与空间培育战略被引量:6
- 2016年
-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城市综合质量评价方法、城市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等定量测度方法和模型,把握国家战略意图,遵循空间范围划定原则,确定哈长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主要包括黑龙江省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牡丹江,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松原、辽源、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内的11个地级市州,并对空间范围划定结果进行评价与论证,提出打造"二核、三群、四轴、一网"的空间结构,实施"内聚外联"的开发开放联动战略,"枢纽—枢纽区域—枢纽网络"的培育战略和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
- 陈金英杨青山刘贺贺费琪雯姚佳
- 中国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及效率时空格局被引量:7
- 2018年
- 以我国2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2008年和2013年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水平及效率,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匹配状况,构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呈"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级协调状态;呈"梯度化"分异特征,总体呈东部>中部>西部的时空格局。(3)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最优水平且呈下降趋势,多数城市群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东、中、西部城市群效率普遍偏低,但东部优于中西部。(4)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度与其效率空间匹配度整体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有效识别问题区域且依据区域发展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是提升两者空间匹配度的关键。
- 冯婧冯婧杨青山
- 关键词:经济社会协调绿色化城市群空间分异
- 基于遥感数据的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重建了建三江垦区下辖农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城镇用地格局。应用动态度模型等探讨了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3 237.5 hm2,平均扩张速率为130 hm2/a,扩张速率最显著的阶段是2000~2010年。(2)垦区下辖农场城镇用地扩张时空差异明显,建三江管局所在城镇扩张面积最大;浓江农场扩张相对比例最大;动态度模型分析发现二道河农场扩张速度最快,勤得利农场的城镇用地扩张速率最慢,扩张面积最小。(3)建三江垦区以农场为城镇单元的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主要为线性轴状扩张。(4)城镇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城镇用地的扩张,交通条件是城镇扩张速率和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 冯浩城杨青山
- 关键词:城镇用地扩张遥感建三江垦区
- 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定义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承载体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处于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初始发育阶段的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来定量描述2005—2009年两个城市群的现实承载情况,进而从各承载体的角度分析其对综合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紧缺是两个城市群共同存在的问题,且超载情况不断恶化;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约束型承载体的优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可变型承载体建设是吉林中部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要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成熟型城市群应以修复和改善约束型承载体为主,辅之以可变型承载体的提升;发育型城市群应重点完善可变型承载体的建设,同时加强对约束型承载体的保护。
- 陈金英杨青山马中华
-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
- 中国多尺度城乡收入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 2019年
- 基于区级、省级、地级3个空间尺度,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等方法模型,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城乡收入差异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且各尺度差异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城乡收入差异尺度方差和构成均表现为地级>省级>区级的尺度格局,即尺度越小,对区域城乡收入差异的贡献度越大。(2)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空间类型均以中等城乡收入差异类型区为主,东部沿海地区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均表现出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尺度越小,集聚特征越明显;城乡收入差异空间关联总体以正相关为主,显著关联以HH和LL类型集聚为主。(3)自然区位、战略政策及社会经济等诸多要素综合作用于不同尺度城乡收入差异,但在各尺度的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 江孝君杨青山刘杰杨维旭张苏文王小艳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异多尺度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
- 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多尺度因素影响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沿边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本文以中俄边界往来最密切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首先,通过构建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将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其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国家、区域、地方和个体4个尺度对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在全时段上,表现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较小;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以国家尺度影响为主,其中,俄罗斯影响稍大于中国,其他尺度影响均较小;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及个体尺度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作用大小相对均衡;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作用较明显,个体尺度影响弱化,其中,区域尺度影响最大,之后表现为国家尺度(俄罗斯)>地方尺度>国家尺度(中国)>个体尺度的关系。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个体尺度与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最后,综合运用VAR模型、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国家、区域、地方及个体尺度因素对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时段和分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可为满洲里促进口岸-城市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尺度视角的新思路,也可为中国广大边境地区探讨口岸-城市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 杨青山杨青山张郁刘鉴
- 关键词:沿边口岸多尺度影响因素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耦合关系——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4
- 2015年
- 基于耦合理论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DEA方法对辽中南城市群1987—2012年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城市化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采用耦合度和耦合效应指数进行二者耦合阶段、耦合效应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集约阶段,城市化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效率的耦合度变化曲线为浅口"U"型。(2)辽中南城市群处于弱耦合到强耦合的转化阶段。西强东弱的耦合度分布正转化为以东西方向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格局。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高值双核心,沈大联系带上辽阳、鞍山、营口、盘锦为次高值分布,东部为低值区域。(3)耦合效应的变化趋势为从负效应到正效应的过程,城市耦合效应长期存在东、西差异。2012年城市群耦合效应出现"质"的变化,全局协调性得到优化。(4)大连的耦合阶段与耦合效应协调同步,耦合作用促进城市发展;沈阳、鞍山、盘锦耦合效益超前于耦合阶段,应适当控制城市化步伐,缓解用地压力,提高社会效益;其余城市大体处在较低耦合阶段,耦合效应没有带来积极的发展红利。
- 丛东来邱晖
-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效率辽中南城市群
- 吉林省房地产的经济效率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运用Malmquist指数计算了2000—2012年间吉林省房地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运用BCC模型评价了2012年吉林省9市州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对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吉林省房地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吉林省房地产业由粗放式的规模增长向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和服务创新转变;2012年吉林省各市州房地产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偏低,技术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市州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无效的原因为存在投入冗余,房地产发展仍处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 陈金英杨青山张鹏刘贺贺
-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效率DEAMALMQUIST指数
-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4
- 2017年
- 加快推进绿色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中国3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五化"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度分析了2008和2013年各行政单元"五化"协调水平、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五化"发展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但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发展水平仍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五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呈"集群化"、"等级化"及"梯度化"特征,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3)"五化"协调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纯技术效率较高且区域差异较小;"五化"协调发展效率呈"等级化"及"阶梯化"特征,效率值的高低与城市行政级别等级格局基本一致,且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4)"五化"协调规模效率较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原因;"五化"协调度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江孝君杨青山刘鉴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东北地区多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9年
- 基于多尺度分析视角,综合运用差异指数、尺度方差、空间关联及回归模型等方法,从省级、地级、县级3个空间尺度分析了2003-2016年东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和相对差异、尺度方差及构成均呈现县级>地级>省级的尺度发展格局,各尺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表明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差异越大。②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级和县级尺度分别以中等和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发展类型;城乡收入差距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地级尺度关联性较强,县级尺度差异性较强;各尺度局部空间关联以显著正相关为主且LL型占据主导地位,各尺度冷热点集聚格局总体保持一致。③自然基础与区位、经济发展与支撑、社会发展与支撑、发展战略与政策共同推动各尺度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格局的形成及演化。④更加关注多尺度的实体区域研究、更加区分多指标体系与多因素分析、更加关注定性与定量方法有效结合是今后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方向。
- 江孝君杨青山张郁王小艳刘鉴刘杰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分异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