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361)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陈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洞箫
  • 1篇养生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精神
  • 1篇音乐
  • 1篇音乐美学
  • 1篇音乐美学思想
  • 1篇园林
  • 1篇园林艺术
  • 1篇蕴涵
  • 1篇儒家
  • 1篇身份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观念
  • 1篇诗性
  • 1篇诗性精神
  • 1篇衰微
  • 1篇思想论
  • 1篇宋词

机构

  • 3篇中国传媒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陈莉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比德”审美观念的嬗变被引量:7
2013年
将"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伦理道德品质相比附的"比德"审美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周代对"德"的重视是"比德"审美观念形成的历史文化语境。象天法地的观照世界的模式、万物有灵观念和巫术交感意识是"比德"审美观念形成的哲学渊源。魏晋时期对礼教的反叛,艺术观念中对情感的关注,使"比德"审美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宋明时期,在"格物致知"理学观念的影响下,"比德"审美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但"物"与伦理道德意义的牵强比附,"物"的象征意义和伦理蕴含的固定化、模式化,又成为"比德"审美观念被颠覆的重要契机。
陈莉
关键词:儒家审美观念嬗变
桓谭《新论》文艺美学思想论析被引量:1
2013年
桓谭的《新论》论述了养生与写作的关系,提出不可以因写作而伤害生命的理论观点,此为汉代神仙养生思想之折射。《新论》指出,琴的制作体现了象天法地的器物制作思想,琴又是伦理道德观念的载体,体现了宇宙观与伦理观念结合的美学精神;桓谭分析了五声、五色与五行的关系,提出主色调与其他色调搭配的美学原则,体现了汉代以阴阳五行模式观照世界、解释世界的时代特征。
陈莉
关键词:桓谭养生
孔子的生存困境与礼乐文化诗性精神的衰微被引量:1
2014年
礼乐文化是周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教化手段,它虽不是艺术,但文质彬彬的行为方式、优雅的礼乐、精美的礼器等,却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诗性精神。礼乐文化是典型的贵族文化,它需要平和、安定的社会条件和具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才能得到实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地位的衰微,以及列国之间竞争的激化,礼乐文化趋于衰微。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努力恢复礼乐文化,但是他出身贫寒,又生不逢时,在困顿的生存境遇中,只是发展了礼乐文化中的和谐、孝悌观念,但却无力推进礼乐文化的诗性特征,在孔子维护礼乐文化的过程中,礼乐文化所特有的诗意心态消失了,音乐从礼乐变为抚慰心灵的个体情感音乐,礼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发生了分离,从而使礼乐文化的艺术精神在保护中进一步走向消亡。
陈莉
关键词:孔子身份礼乐文化艺术精神衰微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及其文化蕴涵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具有封闭、宁静、幽雅、黯淡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深深的庭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审美空间,使文人士大夫能够与社会俗务保持一定的距离,实现了他们诗意化的生存追求,同时,庭院意象也折射出宋代词人保守、内敛的文化心态。庭院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这与宋代柔弱、保守的时代背景,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避祸心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庭院能够作为审美对象,也与宋代园林艺术的发展,以及文人士大夫受园林艺术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陈莉
关键词:宋词
从王褒《洞箫赋》看汉代音乐美学思想被引量:1
2014年
王褒(公元前?—前61年),字子渊,西汉蜀地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县)人,文学家,通音律,善辞赋。《汉书·艺文志》记载王褒有赋16篇。王褒的《洞箫赋》是现存最早的、以音乐为描述对象的赋作,对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洞箫赋》所奠定的乐器赋写作模式,即先描绘乐器原材料的生长环境,接着写乐器的制作过程,写音乐的内容,最后刻画音乐的感人程度,几乎成为汉魏乐器赋写作的基本模式。通过《洞箫赋》的解读,可以认识汉魏时期的音乐观念和乐器赋的特征。
陈莉
关键词:音乐美学思想洞箫王褒汉代汉魏时期《琴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