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4DIB3J1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志钧苏建荣王兵益缪迎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交互正交设计L64(421)对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体系分别进行了5因素(Taq酶;Mg2+;dNTP;DNA及引物)4水平的优化筛选,SA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3个单因素(Taq酶;Mg2+;dNTP)和2个交互作用(Taq×Mg2+,Mg2+×dNTP)对此反应体系有显著影响作用。云南红豆杉简并锚定微卫星-PCR反应的优化体系是: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Taq酶4 U,Mg2+(2.0 mmol.L-1),dNTP(0.4 mmol.L-1),DNA75 ng,引物(1.0μmol.L-1),退火温度(54℃)。交互正交设计既能快捷有效地筛选出最佳PCR反应体系,又能揭示试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扩增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更客观、准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缪迎春苏建荣张志钧
-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
- 云南红豆杉传粉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是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不丹和缅甸北部的红豆杉属植物。用石蜡切片法、电镜扫描和整体透明染色法观察了云南红豆杉成熟小孢子和胚珠的结构,在野外观测了云南红豆杉的花期及传粉滴的活动规律。结果显示:云南红豆杉为单核小孢子,没有气囊,有(无)活力的小孢子水合后都急剧膨胀,胚珠单个生于叶腋。云南红豆杉雄株的散粉期在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胚珠下弯期从11月下旬持续到2月中旬。在雄株散粉期内及人工授粉的传粉滴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而且授粉后不再出现,在非散粉期内的传粉滴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而且在消失后又会重新出现。红豆杉属植物可能的传粉机制:(1)传粉滴大而且裸露,持续存在的时间较长,有助于提高传粉效率。(2)小孢子能在常温下较长时间的保持活性,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特征,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小孢子密度;(3)虽然小孢子散粉期短且易变,但胚珠的成熟期较长,从而保证了花期可遇。传粉期内的降水和低的种群密度可能是影响红豆杉传粉效率的主要因素。
- 王兵益苏建荣张志钧
-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传粉机制
- 云南红豆杉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变化被引量:10
- 2009年
- 采用显微测量、石蜡切片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云南红豆杉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结构和萌发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种子胚的长度差异明显,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变化不明显;多数情况下,成熟种子的胚分化完全,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离体培养中,新鲜种子胚在2周左右萌发,萌发率为70%,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胚的萌发率会逐渐降低。因此推测种子休眠不是由胚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胚在种子中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活力,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却是以损失萌发率为代价的。
- 王兵益苏建荣张志钧
-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种子萌发率
- 云南红豆杉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时空分布规律
- 2009年
- 通过研究云南红豆杉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果:小孢子叶球和种子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在树体的各个水平方向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垂直分布上差异显著,从上到下,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依次递减;种子的相对密度最高的是树体中部,最低的是下部.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相对密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年际间变化明显,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种子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低度负相关,R=-0.46;小孢子叶球的相对密度在2006年和2007年间呈高度正相关,R=0.86.种子相对密度同新枝相对密度及最长新枝长度分别呈低度负相关和微弱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和R=-0.29.基于以上结果,作者认为光是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会影响种子和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就某一植株而言,当年种子产量会影响下一年种子产量;小孢子叶球的产量可能同植株的遗传特性相关.
- 王兵益苏建荣张志钧束传林尹德平
-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种子年际变化
- 云南红豆杉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发育的研究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以云南红豆杉为实验材料,比较了石蜡切片法、洋红简易染色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研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效果,分析了用石蜡切片法及离体培养法研究雄配子体发育优缺点.在离体培养中,对比了不同的蔗糖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及染色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为针叶树种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整体透明染色法操作简单,能够反应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结构,是用于小孢子发育过程研究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需要用石蜡切片法与离体培养法相结合,在离体培养中,采用雄球花表面灭菌,自然散粉,低糖低温培养有利于防止污染,洋红染色法方便快捷,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是离体培养时比较理想的染色方法.
- 王兵益苏建荣张志钧
-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小孢子发生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