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JL065)

作品数:15 被引量:6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兆德刘涛刘晶李艳艳肖丹丹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城市
  • 2篇协调发展
  • 2篇加工贸易
  • 2篇产业结构
  • 1篇地理
  • 1篇动态比较优势
  • 1篇信息熵
  • 1篇直辖市
  • 1篇人力资本
  • 1篇人力资本存量
  • 1篇人力资本结构
  • 1篇人力资本投资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驱动
  • 1篇社会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省会

机构

  • 9篇山东政法学院
  • 3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作者

  • 5篇刘涛
  • 3篇刘兆德
  • 2篇肖丹丹
  • 2篇刘晶
  • 2篇李艳艳
  • 1篇朱元龙
  • 1篇谈建生
  • 1篇唐志欣
  • 1篇孔康宁
  • 1篇王军鹏

传媒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西北人口
  • 1篇科技经济市场
  • 1篇技术与创新管...
  • 1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蓝色经济区已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态建设情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蓝色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构建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7-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客观赋权法,实证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以及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协调程度,全面呈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的建设现状,以期在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并为蓝色经济区其他省份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涛
关键词:城市生态海洋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文明资源环境
中国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在研究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时分别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不同学历层次的人口比例和教育投资反映人力资本状况。文中采用1994-2009年的时序数据,分别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三个角度,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差异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并就如何缩小区域间人力资本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力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刘晶
关键词: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投资
城市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以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以我国直辖市及部分省会城市竞争力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有关理论,从经济综合实力、经济发展能力指标、经济结构与效率、科技创新与教育、物流集聚与信息化水平、居民福利与生活质量、基础设施与环境指标七个方面选取构建了指标体系,通过均方差赋权重法对各案例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城市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孔康宁谈建生
关键词:人文地理省会城市城市竞争力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现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节点、轴线、网络、域面4个维度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优化模式.研究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分布相对均衡,经济区内城市发展梯度差异较明显,依然处于集聚发展阶段,"点-轴"结构突出.基于城市能级指数和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结构优化方向应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展开,形成"两区、三心、四轴、多点"的空间格局,同时要创新空间管理组织.
王军鹏刘兆德朱元龙李艳艳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能级
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制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增长途径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本文运用发展函数模型,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山东省91个县市(不包括地级市市区)的数据运用综合指数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山东省91个县域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特征,大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91个县市总体的协调水平较高,表现在绝对数值相差不大,所属类别相对集中,但大多县市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山东省91个县域划分为3大类8亚类,3大类为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和失败衰退类。最后基于91个县市所属的协调发展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刘涛
关键词:县域社会协调发展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产业理论,产业结构的实质是资源的转换器,在利润催动下各种要素都将变为产品,同时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状况的恶化都必然对产业结构造成影响。尽管1987-2013年间,山东省第二产业一直保持着较大的比重和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在理论研究者看来,第二产业的"单兵疾进"很可能是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主要部门。其一,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实证分析表明:长期以来(1981-2013年),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但依然存在改进空间。其二,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工业对山东省环境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其三,对山东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之配套,发展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第二产业必须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生产、低能耗高产出的区域发展道路。
刘涛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环境效应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分解和结构分解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定量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产业结构分解变化的总体水平与特征表明:1978—2010年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波动特征,整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演化由板块内差异为主转向以板块间差异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呈扩大趋势,而东北、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变化幅度较小,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第一产业差异变化平稳,贡献最低;第二产业差异呈快速下降趋势,贡献度下降;第三产业差异呈不断上升趋势,贡献度超过二产,成为区域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产业。
刘涛
关键词:泰尔指数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文章首先参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运用Hamming有限点贴近度方法,对山东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评析,然后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值指标,运用欧式距离法,对山东省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进行评析,阐明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所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与钱纳里标准结构相比山东省产业结构已趋向不合理;山东产业结构高度值指标明显低于中国发达经济区域的相应指标。而且三次产业内部也在一定程度存在不合理现象,譬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产品出口层次低、市场集中;工业结构呈现出在较低层次均衡基础上的"虚高级化"特征、区域内主导产业趋同;服务业附加值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最后,文章给出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刘晶
关键词:产业结构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山东省加工贸易最优产业布局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探讨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与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山东省加工贸易相关要素比较优势的变迁。认为应该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建议将山东省加工贸易基地分为高端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基地、普通制造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物流金融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层次,并采取适当的引导性政策,从而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产业布局的优化,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共同发展。
肖丹丹
关键词:加工贸易比较优势
广东省镇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以2016年广东省104个县区为研究单元,选取反映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9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出各个单元镇域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广东省镇域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广东省镇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3个子系统得分值不高;产业发展子系统的区域差异最大,城镇化子系统的区域差异较小,四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是形成广东省镇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综合发展水平和3个子系统的空间关联性均较高;人口集聚呈现出南高北低,产业发展呈现出中间高外围低,城镇化呈现出多集中、少分散集聚和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等空间特征.
王军鹏刘兆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