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23) 作品数:19 被引量:186 H指数:7 相关作者: 黄庭 肖河 周莹 胡忠霞 余葱葱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南昌大学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东莞市某地区地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不确定性评价 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解东莞市西南地区(麻涌镇、沙田镇、虎门镇和长安镇)地表水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健康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29个地表水样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并运用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表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地表水中重金属引起的致癌风险较高,人均年健康风险都在Ⅴ级风险及以上。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中,以Cr最大,As次之,然后是Cd。非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中,Pb的风险最大,Ni次之,风险均远小于化学致癌性重金属引起的人均年健康风险。因此,该研究区域地表水中重金属健康风险管理应以化学致癌风险为主,重金属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Cr>As>Cd。 程璜鑫 余葱葱 赵委托 郭莉 古晓雯 黄庭 程胜高关键词: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地表水 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8 2018年 选取广东省贵屿镇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中15种金属(As、Be、Cd、Co、Cr、Cu、Hg、Li、Mn、Ni、Sb、Sn、Pb、V和Zn)的含量,并确定研究区域大米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表层土壤中Hg、Sb、Sn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Cd、Hg的平均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1995)Ⅱ级标准限值,贵屿镇相较于陈店镇、司马浦镇污染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u、Sb、Ni、Zn、Sn、Pb、Hg来源于周边电子垃圾拆解活动,Cd、Be来源于其他人为污染源,V、Li、Cr、Co、As、Mn来源于自然源.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积累于稻米中的重金属评价富集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富集能力Cd>Zn>Cu>Ni>As>Cr>Hg>Pb.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经手-口摄入是土壤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且各镇土壤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贵屿镇通过摄取稻米途径所引起健康风险主要来自As、Cr、Cu、Ni元素. 尹伊梦 赵委托 黄庭 程胜高 赵珍丽 余葱葱关键词:土壤污染 稻米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锑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综合《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与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风险评价导则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以武汉某化工厂污染场地为例,探讨土壤中锑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并从人体健康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出发,就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锑污染物对成人和儿童进行健康风险定量计算,并评价锑污染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废弃场地内污染土壤虽然不属于危险废物,土壤中有机物和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处于相应标准限制以下,但部分区域锑含量偏高,最高质量分数达到1 262.7×10-6,66%的土壤样品锑质量分数大于推荐修复值26×10-6;污染土壤的非致癌风险非常大;污染土壤对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毒理学影响,场地土壤须进行修复后才能使用。 化勇鹏 程胜高 黄庭 李璇关键词:污染场地 土壤 锑 生态风险 泥炭腐殖化度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泥炭腐殖化度能反映沉积物中泥炭的分解程度,常被用作恢复古气候与环境的代用指标。本文对当前泥炭腐殖化度的5种测定方法:化学计算法、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经验公式法、标准曲线计算法和灰度度量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比较,重点介绍了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并依据哈尼地区的泥炭数据,对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测定泥炭腐殖化度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周莹 程胜高 黄庭 胡忠霞 肖河 左正羲关键词:泥炭 腐殖化度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Hani peatland,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2013年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 is a significant climatic proxy for paleoclimate change.Using the alkali-extraction method,a time series of absorbance values of the Hani peatland,Northeast China,was determined,which is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the humification degree of peat.Combined with14C dating data of peat cellulose,and compared withδ18O andδ13C time series of the cellulose in the Hani peatland,th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14 ka paleoclimate was provided.Higher humification degrees hint a warmer-wetter climate,and vice versa.It also reconstructs the four stages of Holocene climate evolution in this region:11.5–9.8 cal ka B.P.,warm and wet period;9.8–9.0 cal ka B.P.,cold and dry period;9.0–4.8 cal ka B.P.,warm and wet period;and 4.8–0 cal ka B.P.,warm-wet and dry-cold alternation period.Meanwhile,it is revealed that the abrupt climate shifts signals such as the "8.2 ka" event and the "4.2 ka" event.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ni peat humification degree is of sensitive response to paleoclimate change.Therefore,it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eoclimate change and peat humification degree. HUANG Ting CHENG Shenggao MAO Xumei HONG Bing HU Zhongxia ZHOU Ying关键词:古气候变化 泥炭地 全新世 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41 2018年 在2016年对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46个水样中12种金属元素(包括重金属As、Cd、Cr、Cu、Fe、Hg、Mn、Mo、Ni、Pb、Zn和轻金属Al)进行测定,探讨了水体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借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水体中金属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Al最大浓度(200.27μg·L^(-1))和Mo所有浓度(151.42~170.69μg·L^(-1))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超标率依次为4.35%和100%.陆浑水库饮用水源地水体中金属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值区域集中在库区西南部(上游)、东北部(下游).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儿童暴露剂量明显高于成人暴露剂量,金属元素经饮用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均高于皮肤接触途径.金属致癌风险中,Cr和As致癌风险超过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超标率分别为100%和3.80%,Cr对总致癌风险的贡献率平均达到85%;非致癌性金属元素健康风险(10^(-12)~10^(-7)a^(-1))呈现出Al>Mo>Cu>Pb>Ni>Hg>Fe>Zn>Mn,比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低2~7个数量级. 余葱葱 赵委托 高小峰 程胜高 谢地 马鹏途关键词:陆浑水库 饮用水源地 金属元素 健康风险评价 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被引量:4 2015年 泥炭作为一种环境信息载体,在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东北地区的哈尼泥炭地位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研究意义更加显著。运用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对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进行了测定,结合^14C测年数据,与泥炭纤维素δ^18 O时间序列相比较,较好地恢复了全新世哈尼地区的古气候状况,指出了哈尼地区的全新世气候演变的5个阶段:111.5~9.8kaBP气候温暖阶段;29.8~9.0kaBP气候急剧降温寒冷阶段;39.0~4.8kaBP气候温暖阶段;44.8~1.8kaBP气候冷暖交替波动阶段;51.8~0kaBP气候寒冷阶段。 肖河 黄庭 程胜高 胡忠霞 刘晓彤 周莹关键词:全新世 气候变化 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意义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8 2014年 不同地区泥炭腐殖化度指示的古气候意义存在着分歧。运用碱提取溶液吸光度法对东北哈尼泥炭腐殖化度进行测定,结合14C测年数据的年代框架,对比东北哈尼、神农架大九湖、青藏高原红原、福建天湖山地区泥炭腐殖化度气候代用指标,分析不同地区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意义异同的原因。结果表明:哈尼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包含温度-湿度组合,较高的腐殖化度指示气候温暖潮湿,较低的腐殖化度指示气候干燥寒冷;从哈尼、红原、大九湖、天湖山泥炭腐殖化度时间序列的对比可以得出,虽然其古气候意义有所不同,但其记录的中国全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变趋势大体相同,都反映了中国早全新世阶段的升温现象、中全新世的大暖期现象及晚全新世阶段的降温;温度、湿度、季风、经纬度及地质地貌等因素都对泥炭腐殖化度有影响,但水热条件是直接影响,其他因素通过对水热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影响腐殖化度;阐述不同区域泥炭腐殖化度的古气候意义没有固定模式,需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年均气温、季风、降水、植被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程胜高 肖河 黄庭 周莹 胡忠霞 刘晓彤关键词:腐殖化度 全新世 古气候 冷事件 末次冰消期以来火灾发生及全球变化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古火灾代用指标的发现与应用,古火灾重建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全新世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时期,因此分析末次冰消期以来不同气候环境背景下火演化,为预测未来火活动提供启示。古火灾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尺度上,火灾发生的主要驱动机制是暖干气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早中全新世火灾的发生响应了亚洲季风变化而晚全新世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结合当前气候变化及古火灾研究成果,揭示了目前全球增温缩短了火周期,增加了引燃的可能性,年际降水变化的不稳定和区域分布的不均匀使干旱年份和干旱区域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由于未来几十年温度将持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也将增加,高分辨率的古火灾历史重建,火灾–气候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势在必行。探讨全球变暖的情形下火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人类适应及预防提供自然背景参照。 刘红叶 顾延生 程胜高 黄庭 肖河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全球变化 湖北省主要固定燃烧源大气颗粒物及VOCs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湖北省9个城市21家典型企业的固定燃烧源进行了典型大气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工作,研究了固定燃烧源大气颗粒物及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年排放总量与装机容量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粒径越细占总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越低;不同燃料的锅炉废气中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石油焦>煤>生活垃圾,燃气锅炉废气中只检出PM1.0;焦化厂和炼铁厂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为主,各占79.21%和81.09%,乙烯占总VOCs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9.13%和68.88%;燃油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91.74%)为主,燃气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37.96%)和醛脂(38.79%)为主;锅炉废气中VOCs的组分和浓度受锅炉使用类型和燃料类型差异的影响,排放废气中的VOCs浓度水平表现为:焦化厂锅炉>炼铁厂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且组分更复杂。 陈娟 程继雄 曾艳 程胜高关键词:大气颗粒物 排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