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7010302134)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汪强徐桂珍曹文昕赵莉王本超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临泉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kg/hm2和1678.9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 汪强曹文昕徐桂珍
- 关键词:芝麻雄性核不育配合力杂种优势
-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2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81%。2007~2009年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7.81%~59.70%。[结论]该研究对于加快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汪强徐桂珍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张子福
- 关键词:选育高产栽培
- 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选育与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时,母本行需人工拔除分离出的50%可育株,为解决这一难题,为芝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种质与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B中的不育株0176A广泛测交,在不育株率超过60%的分离世代中选取大量可育株与不育株0176A成对杂交,同时将可育株父本自交,筛选F1不育株率逐步提高的组合和父本,经过多代测交、自交、系选、异地鉴定和基因聚合,历时13年基本育成对0176A雄性不育性状具有完全(高度)保持效果的新材料WB51220、WB7-1D及高不育系W0176A和全不育系W71A。遗传测验表明,保持系WB7-1D的基因型为msms+rf_1rf_1rf_2rf_2…rf_ir_fi。两用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实现芝麻隐性核不育三系配套,利用这种方法首次选育出芝麻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皖芝6号(W0176A×皖芝1号F_1)和皖芝11号(W71A×皖芝2181F_1),产量分别比全国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8.27%和23.0%。
- 汪强赵莉林勇翔徐桂珍
- 关键词: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基因型三系杂交种选育
- 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酯酶同工酶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以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为材料,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研究分析0176A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与其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蕾期的叶片和花药中,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EST的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均有一定的差异,即不育株叶片、幼蕾和开放花花药中EST条带数多于相应的可育株,在PI 5.18时可育株比不育株酶活性强。利用EST这种表达上的差异性,可为快速鉴别出芝麻不育株和伪杂种提供参考依据。
- 孔小卫汪强王洪江徐桂珍曹文昕鲍勇张路飞
- 关键词:芝麻酯酶同工酶不育株与可育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