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86)

作品数:8 被引量:154H指数:7
相关作者:田明李睿薄俊丽孙林高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农民
  • 3篇农民工
  • 3篇民工
  • 3篇进城
  • 3篇进城农民
  • 3篇进城农民工
  • 2篇流动人口
  • 2篇城市
  • 1篇代际差异
  • 1篇社会支持
  • 1篇实证调查
  • 1篇农业
  • 1篇企业
  • 1篇企业用工制度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外出
  • 1篇外来务工
  • 1篇外来务工者
  • 1篇问卷

机构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劳动保障...

作者

  • 7篇田明
  • 2篇李睿
  • 1篇肖索未
  • 1篇薄俊丽
  • 1篇高颖
  • 1篇孙林

传媒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外来务工者在流入地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东部四城市的实证调查被引量:7
2013年
在流入地获得社会支持有利于外来务工者的身心健康、城市适应和社会融合。基于在北京、东莞、温州和青岛的947份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外来务工者能够在流入地获得经济和情感支持,但男性在情感支持方面严重不足;外来务工者几乎完全依赖非正式社会网络获得社会支持,极少求助社会机构;工作地的亲属和同乡网络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而新生代、学历较高和与家人同在打工地的人群则更容易从城市新建构的同事网络中获取支持。鼓励举家外出、提高社会服务机构对外来人口的可及性将有利于增进外来务工者在流入地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而促进社会融合。
肖索未高颖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社会支持流入地代际差异
进城农民工工作稳定性对收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基于2010年东部六城市的农民工问卷调查,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进城农民工的工作稳定性与收入变化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其他重要变量之后,工作稳定性(即每份工作平均持续时间)对收入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但会经历一个二次增长的过程。对低收入与高收入者,随着工作稳定性的提高,每份工作时间的边际效益呈现递减趋势,适当更换工作有助于其提高收入。但对于数量最多的中间收入者而言,随着工作稳定性的提高,每份工作的边际收入递增。因此,该收入群体为增加其收入应减少流动,提高工作稳定性。通过提高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市场监管、改善工作环境、鼓励农民工创业等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
李睿田明
关键词:农民工分位数回归
中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间横向迁移规律被引量:36
2013年
基于中国东部地区6个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并在对已有人口迁移规律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流动人口每一次迁移前一城市和后一城市的差异以及整个迁移过程中迁移速度、迁移距离、迁移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路径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分析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在城市间横向迁移的规律和特点。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间横向迁移不仅速度快,城市平均居留时间短,而且在多次迁移过程中迁移流向、迁移的空间轨迹方面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加,迁移距离增加,遵循由近及远的同时回流现象明显;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加,由收入较高城市流向收入较低城市的比例以及流向中等城市的比例显著提高,不存在由大到小的递补特征;在相邻城市或相同经济区范围内多次往返迁移现象明显。
田明
关键词:流动人口
进城农民工工作流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部4城市的问卷调研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以北京等东部4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测算了进城农民工工作流动的频率和速度,在对流动速度群体内部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导致农民工流动速度快的原因。主要包括:我国较低的产业技术层次及庞大的劳动力供需规模使流动的机会成本较低;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天花板"效应,使农民工无法按照正常的途径实现工作地位的积累和收入的提升,只能通过不断地更换工作和工作地来寻找机会;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充分进一步拉长了农民工不断地"试错"寻找符合意愿的工作的时间等。因此,农民工频繁更换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选择,流动性群体差异是社会经济体制投射到不同农民工身上的具体反映。
田明孙林
关键词:农民工
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6
2012年
我国正处于由农村人口占多数向城镇人口占多数(城镇化水平达到50%),保持就业结构顺利转变,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一阶段经济和城镇化可取得较快的发展,就业结构的转变逐渐使各产业的就业偏差缩小,并且进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期。鉴于目前的发展状况,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就业比重,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田明李睿
关键词:就业结构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与城市融入被引量:39
2013年
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快,城市更换频率高,频繁的空间流动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基于东部6城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后空间流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决定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和在城市居留时间长短的因素。研究显示:从个人因素来看,外出年限、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流动速度的决定因子。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家属随迁状况、收入、就业行业、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状况与否、与当地的社会关系等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在某一城市居留时间的长短。农业转移人口个人特征及个人与流入城市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城市融入能力越高,空间流动速度越慢,在城市居留的时间越长。
田明
进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解释被引量:32
2013年
中国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不仅造成人力和经济效率的损失,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带来了严峻的社会管理问题,不利于社会融合和社会互动。从农民工的角度看,高流动性是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在提高收入、改善工作条件等愿望的促使下,通过自身不断"试错"的方式,以期获得匹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年限、社会融入等差异所导致的获取和鉴别市场信息能力的不同使其流动速度存在差异。从企业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出口企业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竞争优势,努力保持劳动力的低工资是必然的选择。企业非正规的用工制度、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分割和外出农民工与当地社会的隔离造成政府监管缺位,社会监督失灵,道德约束失效,农民工正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年轻农民工只能"用脚投票"不断换工作,或中年后被企业辞退,导致过高的流动性。
田明
关键词:进城农民工企业用工制度流动性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以东部地区城市特色比较明显的6个城市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6个城市流动人口融入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渤海的青岛和沈阳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高,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和长三角的温州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最低,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无锡和京津冀地区的北京。总体而言,北方城市流动人口的融入程度总体上要高于南方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程度的差异反映了城市特色或性质的不同。城市规模、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特色、城市经济特征、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都是影响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对于南北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差异,方言具有很大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田明薄俊丽
关键词:流动人口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