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51476040105JW03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51H指数:4
- 相关作者:邓勇蒋雯钟山施文康郭华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pignistic概率距离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被引量:26
- 2009年
- Dempster Shafer证据理论在数据融合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当证据之间高度冲突时,应用DS证据合成公式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在现有的证据合成改进方法中,均使用冲突系数k来度量证据之间冲突的程度。最新的研究表明:影响证据冲突的因素不仅仅是冲突系数k,还和证据的pignistic概率距离等因素有关。在原有的冲突系数k之上,引入pignistic概率距离,提出了一种新的冲突证据合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当证据之间的冲突小时,合成结果近似于D-S证据合成公式,当证据之间的冲突较大时,这种方法在公式模型上比其他方法完善,冲突证据的合成结果更加合理。
- 王栋李齐蒋雯徐晓滨邓勇
- 关键词:信息融合证据理论目标识别
- 基于证据理论的模糊信息融合及其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69
- 2005年
- 信息融合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信息常常表现为模糊性和随机性信息。提出了一种在证据理论框架下实现模糊信息融合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随机集理论刻画模糊信息的隶属函数,获得了模糊观测下具有概然特性的似然函数,该似然函数表示在收集的模糊信息下确定为某一目标的可能性,在数值上表示了传感器信息对某一命题支持的程度,利用似然函数确定传感器输出的基本概率指派,最后利用Dempster-Shafer组合规则实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 邓勇朱振福钟山
- 关键词:证据理论数据融合模糊信息目标识别
- 信息融合中的伪证据识别方法被引量:4
- 2008年
- 由于人为或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多传感器应用系统中收集的证据中常常存在伪证据。这些伪证据导致信息融合过程中出现证据冲突,并影响最后的融合结果。为了有效识别伪证据,提出一种基于距离的伪证据识别方法。定义了各个证据的平均证据距离,设定一个阈值作为系统的平均证据距离作为判断依据,当一个证据的平均证据距离高于系统的平均证据距离时,则该证据被判断为伪证据,用一个目标识别的算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 蒋雯张安
- 关键词:信息融合证据理论距离函数目标识别
- 证据冲突:丢弃,发现或化解?被引量:59
- 2007年
- 组合可能冲突的信息是智能推理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证据理论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性智能推理方法。在证据理论中,用以融合和更新证据信息的推理组合规则是其理论基石。Dempster组合规则通过合取运算来构造信息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证据冲突比较大、证据源不完全可靠或辨识框架不完备时,Dempster组合规则得到的结果并不符合常理。为此,改进组合规则和处理证据冲突,成为证据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将全面回顾和比较国内外现有的主要推理组合方法,基于不同的冲突处理机制,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涵盖绝大多数推理方法,从理论上对证据推理方法的研究,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并剖析各种组合方法的优缺点和相互关系,指出最新的研究趋势。
- 郭华伟施文康邓勇陈智军
- 关键词:证据理论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