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64402)

作品数:25 被引量:90H指数:6
相关作者:俞理黄立信张颖史荣久韩斯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驱油
  • 7篇微生物驱
  • 7篇微生物驱油
  • 7篇采油
  • 6篇油藏
  • 6篇生物采油
  • 6篇微生物采油
  • 4篇原油
  • 4篇内源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芽孢
  • 3篇油田
  • 3篇降解
  • 3篇产脂
  • 2篇单胞菌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芽孢杆菌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开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国环清华...
  • 1篇北京市牛栏山...

作者

  • 7篇俞理
  • 6篇黄立信
  • 5篇赵峰
  • 5篇韩斯琴
  • 5篇史荣久
  • 5篇张颖
  • 4篇高配科
  • 4篇马挺
  • 4篇刘卫东
  • 4篇伊丽娜
  • 3篇崔庆锋
  • 3篇修建龙
  • 3篇李国强
  • 3篇梁小龙
  • 3篇毕永强
  • 2篇熊晓辉
  • 2篇李壹
  • 2篇陆利霞
  • 2篇班允赫
  • 2篇齐义彬

传媒

  • 6篇生物加工过程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油田化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油微生物的水动力学尺寸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采油微生物运移过程中的堵塞效应和不可入孔隙体积(IPV)效应,基于架桥堵塞理论,建立了应用微孔滤膜实验求取微生物水动力学尺寸(Dh)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SLY-3在不同菌浓和不同注入速度条件下的Dh,并结合岩心孔隙累积分布概率曲线,确定了不同渗透率油藏的IPV。实验结果表明:Dh受到注入速度和注入菌浓的影响,大小范围在0.308~2.617μm之间,Dh随菌浓的升高而增大,注入速度过高,容易形成瞬时高压,促使菌群收缩,测定的Dh有所下降;注入速度对Dh有双重作用。在菌浓较低时,注入速度高容易形成聚集堵塞,菌浓较高时,注入速度高容易形成高压突破;SLY-3的IPV受岩心渗透率和菌浓的影响,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少,随菌浓的增大而增加。
毕永强修建龙丛拯民黄立信俞理马婧
关键词:采油微生物孔喉不可入孔隙体积
注入水中微生物对安塞低渗透储层的伤害评价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改善安塞油田低渗透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确定注入水中微生物限制指标,系统研究了腐生菌(TGB)、硫酸盐还原菌(SRB)和铁细菌(IB)对储层的伤害情况。研究表明:这3类菌在安塞油田注入水中普遍存在,其中TGB和SRB的菌浓均为1.1×10~4个/mL,而IB的菌浓为7.0×10~3个/mL,它们可以在安塞油藏水环境中稳定存在,有危害扩大化的潜在性;三类菌的等效球体半径处于0.377~0.766μm之间,与低渗透岩心的0.46倍孔喉半径相当,容易形成稳定的架桥堵塞;流动实验表明,SRB对储层的伤害性最大,菌浓应严格控制在10~1个/mL范围内,而TGB和IB的菌浓也应当限制在10~2个/mL范围内。
毕永强俞理黄立信伊丽娜马婧丛拯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污水回注注水水质微生物储层伤害
驱油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条件优化被引量:4
2017年
试验研究了采油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形成及萌发过程。结果表明,最适产芽孢培养基为(g/L):氯化钠5,牛肉膏5,酵母膏2,可溶性淀粉20。最适中间调控pH为9.0,最适中间调控温度为45℃。活菌总数达到1.6×10~9CFU/mL,芽孢数达到2.2×10~8CFU/mL,芽孢率为13.8%。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3 L发酵罐研究,确定了芽孢形成的最佳搅拌转速为140 r/min,同时确定了芽孢在低转速下也可以萌发。
左肖肖陆利霞李壹熊晓辉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芽孢形成萌发枯草芽孢杆菌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效产脂肽工程菌被引量:4
2014年
芽孢杆菌因其可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在环境污染修复、生物防治、微生物采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JF-2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BQ-6是从油田筛选出的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菌株,但在微生物采油实际应用中受到氧气浓度、盐度及pH的限制。原生质体融合是改变微生物代谢功能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上述两株芽孢杆菌为对象,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来探索菌龄、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原生体制备、再生的影响。此外,对两菌株进行了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通过筛选得到了一株工程菌HY4,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评价。结果表明:菌龄、溶菌酶浓度和酶解时间显著影响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率及再生率(P〈0.05),且在溶菌酶处理前用生理盐水多次洗涤菌体细胞,可提高制备率。两种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优条件均为:菌龄7h、溶菌酶浓度2.5mg/ml、酶解时间30min、酶解温度42-。融合子HY.4的最高耐盐度为15%,可耐50℃高温,代谢产脂肽的pH范围为4.0~9.5,且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均能够代谢产脂肽,在厌氧条件下生长迅猛(细胞干重〉1.6g/L)。综上所述,融合子HY4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为芽孢杆菌的遗传育种打下了方法学基础,并对驱油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梁小龙赵峰史荣久周纪东韩斯琴张颖
关键词:芽孢杆菌原生质体遗传育种
砾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动态跟踪与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提高微生物驱油过程调控的目的性,利用生化指标监测技术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现场油井采出样品中微生物浓度、营养物、产物生成量等参数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并对油田现场反馈的生产动态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七中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内源菌激活期间,总菌密度增加了10^2-10^3个/mL,烃氧化菌(HOB)密度最高提高10^4个/mL,阶段增油量1.6万t,阶段提高采收率2.3%.增油效果随着烃氧化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微生物驱油动态跟踪和效果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修建龙俞理曹有好黄立信崔庆锋马原栋伊丽娜
关键词:砾岩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
新型稠化缓释营养剂的优化及其驱油潜力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当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发和矿场应用现状,开发能够提供并延缓释放微生物营养、调诸高渗透层双重作用的新型激活剂体系,从而解决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营养剂随驱替液过快采出的问题.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稠化缓释营养剂能够显著激活内源微生物和功能菌群,使总体菌密度提升2~3个数量级,并联填砂管岩心驱油效率提高21.8%,单只岩心最大提高约53.7%,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田会梅高配科代学成李彦王燕森王红波李国强马挺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驱油效率
龙虎泡油田微生物驱油评价实验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在大庆龙虎泡油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室内评价实验。从龙虎泡油田地层水中筛选到一株内源菌DH8,经鉴定为Geo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另外从菌种库中挑选一株适合该油藏条件生长的外源菌SL21,经鉴定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室内对DH8和SL21的乳化性能、降解能力和驱油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菌株DH8和SL21发酵液的比毛管数分别为0.0239 s/m和0.0332 s/m;菌株DH8和SL21分别使原油黏度降低19.02%和26.08%;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株DH8主要降解C_(13)~C_(27)内正构烷烃,而菌株SL21主要降解C_(19)~C_(37)内正构烷烃,经DH8和SL21降解后,C_(13)之前烷烃含量占比分别增加了5.33%和11.00%;物模实验表明,菌株SL21和菌株DH8的驱油效率分别为7.11%和5.50%。综合分析得出外源菌SL21的各项驱油性能指标均优于内源菌DH8。
毕永强伊丽娜齐义彬王天源黄立信俞理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性能评价气相色谱
港西三区聚表二元驱中表面活性剂优化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聚表二元驱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对其表面活性剂的优化筛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其驱油效果。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研究了4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二元体系对原油的界面张力性能、润湿性能、乳化性能、洗油性能,为现场优化筛选表面活性剂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KPS界面张力较小,但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最强;DWS-3界面张力最低,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较强;甜菜碱界面张力较小,改变润湿性的能力、乳化能、洗油能力较弱;十二烷基磺酸钠界面张力最大,且改变润湿性能力、乳化能力、洗油能力最弱;考虑到采出液破乳问题及经济效应,建议港西三区聚表二元驱采用表面活性剂DWS-3。
罗莉涛刘卫东朱文卿涂梅桂候冬冬寇慧慧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润湿乳化
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吉2及其降解能力被引量:10
2015年
从中原油田毛8区块油田采出液中分离得到一株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吉2,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 RNA基因、管家基因和DNA-DNA同源性分析判断,吉2属于一株Microbacterium新种。研究发现,该菌能在萘和芘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也能够降解萘、菲、蒽和芘的混合PAHs。7 d对这4种PAHs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1.4%、86.6%、69.9%和18.6%。吉2对原油有很好的降解及降黏作用,7 d原油的降解速率达到了134 mg·d-1,黏度降低了29.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族组分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显示吉2能够优先利用原油中含PAHs的芳香烃和胶质等组分,原油中萘系列、菲系列、噻吩系列、芴系列、-系列、C21-三芳甾醇、芘和苯并(a)芘的相对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吉2具有修复PAHs和原油污染的水体或土壤环境的能力,为微生物修复PAHs污染和原油污染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齐义彬李红曹美娜崔庆锋俞理董汉平
关键词:原油多环芳烃降解
絮凝-氧化预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被引量:2
2018年
以长宁某页岩气田作业现场的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质特征、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絮凝沉降-氧化降解'预处理工艺。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性能优良的明矾絮凝剂、高铁酸钾氧化剂,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在pH值为10,絮凝剂明矾投加量为1000mg/L的条件下,快速搅拌3min,慢速搅拌15min;然后以絮凝沉降处理后的出水作为氧化降解的入水,同时在高铁酸钾投加量为1200mg/L,pH值为5,氧化处理1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液主要污染指标CODCr降低了83.24%,TOC降低了92.20%,TN降低了36.01%,色度降低了93.75%,从而为达标排放创造了条件。
张国华黄立信俞理
关键词:絮凝沉降氧化降解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