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GY14)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梅青孙强吴悠钱明月陈健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同仁堂安徽中药材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铜陵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凤丹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GC-MS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凤丹,因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而得名。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凤丹籽油,并对其部分理化特性进行测定;经甲酯化处理后,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凤丹籽含油率为34.86%;凤丹籽油的相对密度(d204)0.91、酸值(KOH)3.85 mg/g、碘值(I)175.63 g/100 g、皂化值(KOH)113.66 mg/g、过氧化值2.91 meq/kg;凤丹籽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1种组分,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9.00%,饱和脂肪酸占10.77%;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出少量的酚类和烷烃。凤丹籽油是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油脂,可作为油脂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 钱明月李梅青吴悠孙强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脂肪酸理化特性
- 两种凤丹鲜花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凤丹白和凤丹粉两种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两种凤丹鲜花挥发性成分。两种凤丹鲜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其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27种。在凤丹白鲜花中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9.00%,主要为碳氢类、醛类、醚类、醇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总成分的55.78%、21.15%、9.22%、2.32%、0.27%和0.26%;在凤丹粉鲜花中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89.00%,主要为碳氢类、醚类、醇类、醛类、酯类和酚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总成分的78.76%、4.07%、2.72%、2.70%、0.42%和0.33%。两种凤丹鲜花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差异比较显著,差异性成分主要表现为:凤丹白含有(R)-3,7-二甲基-6-辛烯醛、壬醛、正己醛、2,2,4,6,6-五甲基-庚烷等,而凤丹粉含有6,9-十七烷二烯。
- 孙强李梅青吴悠陈健吴计划王芬
-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凤丹籽蛋白氨基酸分析及营养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凤丹籽为原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并对比参照全鸡蛋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FAO/WHO推荐模式的氨基酸组分,对凤丹籽蛋白的氨基酸成分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凤丹籽蛋白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其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38.9%,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2.3、生物价BV为67.1。采用模糊识别法计算出的与全鸡蛋蛋白的贴近度为0.90,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1.6,以上均优于大豆分离蛋白,化学评分CS有多项优于或接近大豆分离蛋白。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凤丹籽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指标很好,是一种新型的优质氨基酸来源,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梅青周鑫张大卫钱明月吴计划王芬
- 关键词:氨基酸分析必需氨基酸营养评价
-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凤丹花中多种可溶性元素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两种凤丹花(凤丹白、凤丹粉)中8种可溶性元素Cr、As、Se、Cd、Sb、Ba、Hg、Pb的含量。结果表明:测定的两种凤丹花样品中,凤丹白中8种可溶性元素含量均高于凤丹粉中的含量;将检测结果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比较可知,两种凤丹花的各项指标普遍高于水果和叶菜类标准限量;与茶叶的唯一有害元素Pb的标准限量相比,两种凤丹花Pb含量远低于茶叶限量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花可作为茶品用于饮用,但作为食品食用有一定的限制。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2.25%-106.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4.8%,表明试验精确度高,数值可靠。
- 李梅青孔祥淋杜晓妹孙强吴悠
- 关键词: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