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090301)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陈伟贤王真真马玉苹田利丽刘新峰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栓栓塞性
  • 2篇栓塞性
  • 2篇缺血
  • 2篇脑缺血
  • 1篇血性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致残
  • 1篇致残性
  • 1篇溶酶
  • 1篇溶栓
  • 1篇栓塞
  • 1篇缺血大鼠
  • 1篇缺血模型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 1篇卒中
  • 1篇组织型
  • 1篇组织型纤溶酶...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2篇马玉苹
  • 2篇王真真
  • 2篇陈伟贤
  • 1篇蔡颖源
  • 1篇刘新峰
  • 1篇田利丽

传媒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脑卒中是第二位致死性和第一位致残性疾病[1],缺血性脑卒中占其中的80%[2]。脑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的重要工具。与其他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相比,
王真真马玉苹陈伟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性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致残性
一种用于溶栓研究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的改进
2012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改进的大鼠血栓栓塞性卒中模型。方法60只Sprague-Dawley大鼠取股动脉血与凝血酶混匀后注入PE-50导管制备体外血栓,通过右侧颈外动脉插入导管并将栓子注入颈内动脉,建立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量栓子组(12个栓子,n=10)、中等量栓子组(10个栓子,n=10)和少量栓子组(8个栓子,n=10),注入栓子后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各组模型制作成功率;注入栓子后24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梗死后出血、梗死体积、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的栓子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2)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组(n=12),分别在栓子注入后3h给予生理盐水和rtPA,血栓注入前以及血栓注入后2、6、12和24h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栓子注入后24h处死大鼠取脑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和伊文思蓝染色,评价出血发生率、梗死体积、水肿程度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少量栓子组仅40%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梗死体积仅为(10.54±2.82)%。中等量栓子组与大量栓子组成功率分别为80%和100%,均显著性高于少量栓子组(P=0.011),梗死体积亦显著性大于少量栓子组(F=40.897,P=0.000)。大量栓子组给予rtPA后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少于24h,故选择中等馈栓子组进行rtPA溶栓效果研究。rtPA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改善(t=7.728,P=0.000),而两组间出血发生率、脑水肿程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改良的注入10个栓子的血栓栓塞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良好,且经溶栓后神经功能显著改善,适用于脑缺血病理生理学和溶栓治疗的实验研究。
王真真蔡颖源马玉苹田利丽刘新峰陈伟贤
关键词:疾病模型血栓栓塞脑缺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