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GL072)

作品数:7 被引量:18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德刚贾衍菊黄潇婷王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旅游
  • 2篇农业
  • 2篇传承
  • 1篇休闲
  • 1篇休闲农业
  • 1篇影响感知
  • 1篇原始部落
  • 1篇农业旅游
  • 1篇农业文化
  • 1篇农业文化遗产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承
  • 1篇文化空间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旅游
  • 1篇乡村文化
  • 1篇旅游化
  • 1篇旅游活动
  • 1篇旅游起源
  • 1篇旅游影响

机构

  • 6篇山东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王德刚
  • 1篇王蔚
  • 1篇黄潇婷
  • 1篇贾衍菊

传媒

  • 2篇旅游科学
  • 2篇旅游学刊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文化产业...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被引量:10
2014年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建立在环境'乡村性'和文化'原真性'基础上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能够有效地将乡村记忆活化,促使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乡村旅游的品牌建设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是我国乡村旅游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来塑造乡村旅游的独特形象,突出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创新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手段,使乡村旅游通过市场的扩张实现品牌影响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的联动作用;创意与创新是保障乡村旅游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王蔚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旅游
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1
2015年
发展旅游业是改善社区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过程,是实现社区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长期跟踪研究一个乡村旅游社区——山东省荣成市河口村("胶东渔村")的基础上,评估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趋势。纵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积极影响的感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认同,而对旅游发展消极影响的感知水平明显上升;同时,尽管大多数居民在态度上依然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利益分配的冲突、产品老化带来的盈利能力的降低、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谋利机会、市场竞争的加剧等原因影响了当前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热情,导致社区居民"意愿-行为"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需要引起当地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并适时调整发展策略。
贾衍菊王德刚
关键词:旅游影响感知
基于GPS与日志调查的旅游者时空行为数据质量对比被引量:33
2014年
文章以颐和园旅游者时空行为2009年活动日志调查和2010年GPS追踪调查两次获取的数据为基础,从样本有效率、代表性和数据真实性、精确度4个维度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有效率和代表性维度上,传统的活动日志调查方法获取的旅游者时空行为数据质量更高,表现为同样时间内获取到的样本规模较大、判定为有效的样本更多且样本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到访次数结构等更加趋于真实。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研究者应当根据自身的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和调查预算,综合考虑不同调查方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黄潇婷
旅游化生存与产业化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以传统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越来越走向衰落,如何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是一个现实的课题。以产业融合为手段、以发展旅游为主导方向的产业化模式,通过提高单位土地和地上资源的经济价值,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跨越式提升,从而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找到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政府主导、有志于社区营造的企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王德刚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化
农业旅游代际特征与盈利模式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新型业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深度、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农业旅游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影响着效益增值的幅度。本文通过对世界农业旅游发展历程的梳理,以主导功能、产业融合深度、盈利模式为依据对其进行了代际划分,总结出农业旅游的发展迄今大致经历了三代演进历程——即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并对其各自的代际特征进行了定性研究。
王德刚
关键词: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聚会与宴飨——人类旅游活动起源新探被引量:4
2015年
人类旅游活动萌芽于何时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未解之题,目前流传较广的是"商旅起源说"。最新的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旅游活动萌芽应发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人类不仅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审美、交往以及休闲娱乐诉求及相应的活动,而且会经常举行以聚会为主要形式、以宴飨为标志性内容的部落联欢、仪式、祭祀、庆典等活动,这些活动,无论是在时间、空间、内容还是活动特征上,都更加接近今天所定义的"旅游"的概念。由此形成本文关于旅游起源的一种新判断,即"聚会起源说"。
王德刚
关键词:旅游起源原始部落
空间再造与文化传承——栖霞古镇都村“非遗”保护工程实验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现有的"非遗"保护模式多是基于在现有环境中采取一定手段实现"非遗"和"非遗"传承人的延续。但大的"非遗"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一个社区的整体改造,营造适宜"非遗"生存和发展的情境和语境,形成"非遗"集聚社区,实现对"非遗"的集群性保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生产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武器,即通过文化空间再造为"非遗"的现代生存与发展恢复适宜的空间与环境。栖霞古镇都村历史风貌恢复与非遗保护工程即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索对"非遗"进行集群性保护的新路径。这种探索作为一种带有风险的实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王德刚
关键词:文化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