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10ZC051)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黄勤挽王瑾肖芳汪云伟钟恋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解放军第452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药
  • 2篇薄层
  • 2篇薄层鉴别
  • 1篇电子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人工神经
  • 1篇人工神经网络
  • 1篇网络
  • 1篇五味子
  • 1篇五味子甲素
  • 1篇历史源流
  • 1篇没食子
  • 1篇没食子酸
  • 1篇甲素
  • 1篇工神经网络
  • 1篇陈皮
  • 1篇人工神经网

机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5篇黄勤挽
  • 3篇王瑾
  • 2篇肖芳
  • 1篇张玉莉
  • 1篇苏娟
  • 1篇谭茂兰
  • 1篇钟恋
  • 1篇汪云伟
  • 1篇李鹏
  • 1篇王强
  • 1篇刘静
  • 1篇刘斯琪

传媒

  • 2篇中药与临床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电子鼻与人工神经网络的陈皮鉴别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依据陈皮气味信息,鉴别陈皮不同品种以及储藏年限。方法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陈皮气味信息,依据客观化的数据,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储藏年限陈皮进行鉴别区分。结果依据电子鼻获取的陈皮气味信息数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判别区分效果良好,对不同品种与储藏年限的陈皮测试集样本识别率皆为86.36%,对不同品种陈皮综合识别率达94.67%,对不同储藏年限陈皮样品综合识别率达96%。结论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准确识别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储藏年限的陈皮样品。
杨诗龙王瑾汪云伟钟恋黄勤挽
关键词:电子鼻神经网络陈皮
中药燥性理论溯源及研究思路探讨被引量:12
2014年
中药燥性作为中药固有的性能之一,具有特定的功效和副作用,中医临床用药通过炮制、配伍等手段能够去烈存用。目前国内学者已对中药燥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存在着燥性评价指标不明确等问题。该文采用本草文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燥性理论的历史源流和特色,梳理现代文献明确中药燥性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药燥性研究应该采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可望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对燥性中药的应用。
王瑾王强李鹏刘斯琪黄勤挽
关键词:历史源流
百药煎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建立百药煎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进行百药煎的薄层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百药煎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对百药煎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黄曲霉毒素及显微特征进行检测。结果:百药煎的显微特征性强;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根据7批百药煎样品测定结果,建议百药煎水分不得超过11.0%,总灰分不得超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没食子酸的进样量在0.24~0.64μg(r=0.9999)其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3%,RSD为0.79%,没食子酸含量不得低于33.0%。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百药煎的质量。
肖芳黄勤挽易佳佳
关键词:薄层鉴别没食子酸
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质量标准研究
2016年
目的:建立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的质量标准。方法:以五味子甲素为对照品进行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的薄层鉴别;采用HPLC测定酒西五味子与醋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分别对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浸出物进行检测。结果: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根据样品测定结果,建议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水分分别不得超过13.0%、14.0%,总灰分均不得超过7.0%,酸不溶性灰分均不得超过2.0%,水浸出物含量均不得少于30.0%。五味子甲素进样量在0.3984~3.984μg(r=1)其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1.08%,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含量均不得低于0.2%。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酒西五味子与醋西五味子的质量。
肖芳黄勤挽谭茂兰范润勇
关键词:薄层鉴别五味子甲素
中药陈药研究现状及思路探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为中药陈药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挖掘本草文献,梳理现代研究文献,分析中药陈药应用历史和特色,明确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结果:中药陈药应用历史悠久,国内学者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陈药的必要性、原理、时限等不明确以及研究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其研究应该在固定并注意陈化条件下,引入过程论思想,采用"自始至终(从新品到陈品)"的研究思路。结论:中药陈药应用是中医临床一大特色,应深入研究陈化过程,为中药陈用理论的现代研究奠定基础。
王瑾黄勤挽张玉莉苏娟刘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