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80165)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郑刚刘金生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教育史学史: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兴领域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教育史学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史学史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中国教育史学史的学术路径。悠久而独具特色的中华教育文明,决定了教育史学在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史中的地位,进而提出对学科本身进行史学回顾的要求。教育史学史研究,旨在促进中国教育史学在研究主体、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学科创新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
- 郑刚
-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学科史
- 民国时期书院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1年
- 晚清的"新政"改革中,书院退出历史舞台。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教育实施所带来的弊端,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整理国故"运动中,备受学者重视,由此推动了书院研究的兴盛。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前期,书院研究达到顶峰。近代书院研究呈现出针对性强,现实意义突出;实证研究与计量研究并重;教育学家与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等特点。
- 郑刚
- 关键词:书院书院研究民国
-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留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开创者和教育史学术研究的奠基人。在理论层面,他们着重对学科基本范畴进行厘定,努力构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范式。一方面,受留学经历的影响,他们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关注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学科概念及研究对象的探析,夯实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史观,尤其是实证主义教育史观和相对主义教育史观的提出,为探究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在实践层面,他们躬耕教坛,着力完善"中国教育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研究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总之,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留学生群体,立足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追赶时代潮流去把握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趋向,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 郑刚刘金生
- 关键词:留学生中国教育史学科创建
- “新史学”与近代的中国教育史研究(1901—1936年)被引量:2
- 2011年
- 20世纪上半叶,应时而生的"新史学"和中国教育史研究都经历了辉煌的发展阶段。作为专门史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充分吸收了母体学科——历史学科在教育史观、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史料观等方面所提供的丰富养料。"新史学"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进程,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
- 郑刚
-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研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