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204066)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相关作者:曹志艳贾慧董金皋郭丽婕刘宁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调控基因StMR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一种丝状病原真菌,该病菌菌落正面灰黑色,背面黑色,菌丝及分生孢子黑褐色,细胞壁不透明。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玉米大斑病菌能够产生DHN黑色素,其在附...
- 贾慧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调节基因StMR功能初探
- 大斑刚毛座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一种丝状病原真菌,在其侵入寄主过程中,主要依靠附着胞产生机械压力穿透植物表皮细胞。成熟的附着胞内沉积着一层黑色素,它是由病菌产生的一种非均质的不...
- 吴楠曹志艳贾慧郝志敏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RNAI转录因子
- 玉米大斑病菌小柱孢酮脱水酶(scd)基因克隆和敲除载体的构建
-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主要通过黑色素化的附着胞产生足够的机械压力穿透寄主组织进行侵染。黑色素与病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其形成途径为1,8-二羟萘酚聚合体(polymers of 1,8-d...
- 杨阳贾慧刘俊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
- 文献传递
- 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还原酶基因酵母单杂报告载体的构建
-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一种丝状病原真菌,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HN黑色素是玉米大斑病菌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黑色素在病菌附着胞壁...
- 贾慧孟庆江郭丽婕曹可可曹志艳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
- 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根据真菌漆酶铜离子结合位点的保守性,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结合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和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预测功能。本研究共克隆获得了2个玉米大斑病菌的漆酶基因,分别命名为StLAC1和StLAC2。StLAC1基因的cDNA全长为1 806bp,DNA全长为1 855bp,序列含有1个49bp的内含子,编码601个氨基酸。StLAC2基因DNA全长为1 763bp,其中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cDNA为1 665bp,编码554个氨基酸。Stlac1p和Stlac2p均具有漆酶特有的3个Cu2+活性位点,且活性位点高度保守。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漆酶基因StLAC1和StLAC2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均以单拷贝形式存在。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至少存在2个漆酶基因。
- 孟川贾慧曹可可刘宁曹志艳董金皋韩建民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 三环唑影响玉米大斑病菌致病力的机制被引量:3
- 2015年
- 玉米大斑病菌主要通过附着胞的机械穿透力侵染寄主,三环唑能够降低玉米大斑病菌对寄主的致病力。对三环唑培养下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形成、膨压变化过程以及病菌的侵染效能等进行分析,探讨三环唑抑制玉米大斑病菌侵染的机制。结果表明,5μg/m L三环唑药剂培养下的玉米大斑病菌在附着胞发育时期和附着胞成熟期的膨压较不加药剂处理分别下降了0.22 MPa和1.72 MPa,接菌后72 h对寄主的侵染效率也明显下降,三环唑主要通过影响成熟期附着胞形成高膨压降低病菌的侵染能力。
- 何玉莲李秀辉孟庆江陶晡王绍新贾慧曹志艳
- 关键词:玉米玉米大斑病菌三环唑附着胞致病力
- 玉米大斑病菌的胞外黑色素种类及影响其产量的因素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胞外黑色素的种类进行确定,探索影响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胞外黑色素产量的因素。【方法】利用酸碱沉淀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01-23(野生型)菌株和1,3,8-三羟基萘还原酶(3HN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St3hnr-3的胞外黑色素,采用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黑色素的种类。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物质,确定影响胞外黑色素产量的因素。【结果】玉米大斑病菌胞外黑色素不同于DHN黑色素,2种黑色素的理化性质相似,溶解于热碱溶液,且与FeCl3反应产生沉淀。在振荡培养条件下,加入酪氨酸和三环唑分别使胞外黑色素的产量提高了2倍和1.5倍,而Cu2+浓度低于0.5μmol.L-1利于胞外黑色素的合成,反之则表现抑制作用;pH值为6时较利于对胞外黑色素分泌。【结论】玉米大斑病菌胞外黑色素为DOPA黑色素类型,酪氨酸和三环唑对胞外黑色素的产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吴楠李青为曹志艳张娇郝志敏董金皋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红外光谱
- 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调控基因StMR1回复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 2015年
- 为研究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调控基因St MR1的功能,采用PCR方法克隆得到St MR1基因3 021 bp的OFR序列,将其插入到含有色氨酸强启动子、GFP和bar基因抗性的质粒p BARKS1-e GFP上构建回复载体p BARKS1-MR-e GFP,通过测序、双酶切验证载体构建情况。结果显示,p BARKS1-MR-e GFP载体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基因回复转化试验。该结果为进一步确定黑色素合成调控途径,进而明确黑色素合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贾慧郭丽婕曹志艳郑云梅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调控基因
- 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还原酶基因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的构建
- 2015年
- 根据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黑色素合成还原酶基因St3HNR、St4HNR 5′端侧翼序列和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p HIS2.1多克隆位点,设计了带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并以玉米大斑病菌01-2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启动子区域长度约1 000 bp的片段,双酶切目的片段及载体p HIS2.1回收并连接,构建2个还原酶基因的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结果表明,克隆到启动子区域长度为998 bp核酸片段,经PCR检测、测序、酶切鉴定,2个还原酶基因的酵母单杂交报告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还原酶与转录因子互作关系及明确黑素素合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贾慧郭丽婕孟庆江曹志艳宋亚凤
- 关键词: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