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B06B3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73H指数:6
- 相关作者:迟德富王广利李晓灿宇佳张振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青杨脊虎天牛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被引量:16
- 2010年
-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高于或等于10-3mol·L-1的浓度时对雌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在1和10-1mol·L-1浓度下能够引诱雄虫(P<0.01);丁香酚于10-1和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2-苯乙醇在10-1和10-2mol·L-1浓度下均能引诱雌、雄成虫(P<0.01);浓度为1和10-1mol·L-1的糠醛对雌、雄成虫产生驱避作用(P<0.01);月桂烯只在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有引诱作用(P<0.01);其他挥发物对青杨脊虎天牛均无明显定向作用。
- 张振迟德富宇佳李晓灿赵晓杰
- 关键词:青杨脊虎天牛植物挥发物引诱驱避
- 青杨脊虎天牛对杨树皮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被引量:7
- 2009年
-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等10种杨树皮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邻羟基苯甲醛、亚油酸和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基酯是10种杨树皮挥发物的共有组分;不同树种之间挥发性醛类、酯类、烃类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苯酚、樟脑、δ-杜松烯等是特异性化合物。通过"Y"型嗅觉仪比较分析了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分别对20、60、90、120、150和180μl10种杨树皮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120、150、180μl10种杨树皮挥发物的选择性差异显著(P<0.05),雌成虫对60、90、120μl10种杨树皮挥发物的选择性差异显著(P<0.05)。同时利用风洞技术测定了雌雄成虫对10种杨树皮200μl挥发物及20g木屑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成虫对10种木屑的选择性差异显著(P<0.05),对10种杨树皮挥发物无显著差异(P>0.05);雄成虫对挥发物的选择性差异显著(P<0.05),对木屑的选择性无显著差异(P>0.05)。在确定青杨脊虎天牛对不同杨树皮挥发物的选择性具有显著差异的基础上,讨论了对青杨脊虎天牛有活性作用的化学物质及杨树树种。
- 程立超迟德富谢兴王广利
- 关键词:青杨脊虎天牛挥发物
- 青杨脊虎天牛CYP4G2基因片段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被引量:2
- 2008年
- 根据报道的十几种昆虫CYP4家族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编码青杨脊虎天牛Xylotechus rusticus中肠细胞色素氧化酶CYP4G2蛋白的cDNA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CYP4G2,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JM109中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YP4G2,GenBank登录号为EF429250)保守区域阅读框全长387bp,编码12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6.9kD和5.75;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昆虫CYP4家族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63%~86%),且具有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典型特征。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检测到一条22kD大小的外源蛋白,与预测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相应。CO差光谱分析证明重组菌表达了有活性的pET-CYP4G2。
- 关桦楠迟德富宇佳李晓灿
- 关键词:青杨脊虎天牛细胞色素P450酶系克隆
- 10种杨树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0
- 2008年
- 测定了对青杨脊虎天牛具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包括小青杨、小叶杨、小青×黑杨、大青杨、小黑杨、中东杨、白城二号杨、斯大林杨、俄罗斯杨、银中杨韧皮部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抗虫树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普遍高于感虫树种,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无明显规律。
- 史瑞迟德富张晟铭
- 关键词:杨树酶活性青杨脊虎天牛抗性
- 杨树树皮挥发物的超临界萃取及对青杨脊虎天牛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以收率为指标的CO2超临界萃取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时间60min为小叶杨树皮挥发物的最佳萃取条件,收率为3.56%;依此条件分别萃取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的树皮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酸类、烃类等化合物,其中以酸类物质含量最高,其他物质含量均较低;萘、醌、、酮等大分子物质含量较少;中东杨和斯大林杨树皮中特异化合物种类较多。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测定青杨脊虎天牛对10种杨树树皮100μL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雄成虫对小青杨的选择率54.17%,为最高;雌成虫对小青×黑杨的最大选择率为58.33%,其次是对小青杨和中东杨的选择率54.17%。雄成虫对10种杨树树皮CO2超临界萃取液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雌成虫呈显著差异(P<0.05)。
- 程立超迟德富谢兴王广利
- 关键词:青杨脊虎天牛杨树CO2超临界萃取挥发物
- 帽儿山地区不同色斑型异色瓢虫的SRAP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SRAP技术,从72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引物对帽儿山地区的10种不同色斑型(2种斑型组)异色瓢虫进行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33条,多态位点比率为76.04%。利用POPGENE32软件进行不同斑型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通过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帽儿山地区异色瓢虫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部分异色瓢虫的亲缘关系与其底色之间或者色斑形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 程琳迟德富张晟铭杨爱红
- 关键词:异色瓢虫SRAP聚类分析
- 日粮中添加洋虫粉对BALB/c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以BALB/c小鼠为试验材料,在其半纯合日粮中添加了粮食和药材饲喂的洋虫粉。分析了日粮中添加洋虫粉对小鼠的健康状况、体质量变化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42日龄内小鼠行为活泼,粪便正常,无一例死亡;增重试验发现,42日龄内粮食组雌性小鼠体质量比对照提高了13%,雄性小鼠体质量提高了16%。药材组雌性小鼠比对照组体质量提高了18%,雄性小鼠体质量提高了27%,表明BALB/c小鼠日粮中添加洋虫粉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且作用明显,尤其以药材组的效果最好;血清检测发现,粮食组、药材组洋虫粉饲喂的小鼠血清中POD活力单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3.8%和32.2%,而SOD的活力则比对照提高了50%,表明洋虫的确具有明显的药用活性,日粮中添加洋虫粉后,小鼠血清的SOD、POD的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洋虫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白鼠的生长发育,并起到了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 王文帆李晓灿梁素钰迟德富黄宇红
- 关键词:洋虫小鼠生长发育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 10种杨属植物树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10种杨属植物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树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发现了19、22、29、20、10、36、20、14、16和10种物质,从中分别确定了15、21、27、18、9、33、17、11、13和9种化合物。已醛、糠醛、邻羟基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和亚油酸5种组分是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的共有组分,邻羟基苯甲醛在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中的含量都在12.16%以上,在小叶杨中的含量高达90.1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醛类、酯类、烃类等,所鉴定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06%、98.34%、96.91%、91.08%、100%、96.00%、90.69%、89.65%、95.31%和99.55%。
- 程立超迟德富
- 关键词:杨树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
- 天牛化学通讯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07年
- 天牛化学通讯机制的研究包括信息化学物质的鉴定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以及与信息化学物质紧密相关的天牛生殖行为特征。天牛的鞘翅、胸部和体表是产生信息素的主要部位,其短距离性信息素的碳链一般大于20个碳,长距离性信息素的碳链小于或等于10个碳,这一规律可为信息素的鉴定提供参考。应用植物源挥发物可作为引诱剂、驱避剂、拒食剂和产卵抑制剂调控天牛行为的特性来防治害虫。天牛的交配行为多数由短距离或接触性信息素启动,具有一定的生理节律和保护配偶现象,同时视觉、虫体颜色、形状、大小以及虫体体表化合物均可影响其交配行为。清楚了解天牛信息化学物质的特性及其生殖生物学,可充分发挥它们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 王广利迟德富
- 关键词:天牛性信息素生殖生物学害虫综合治理驱避剂
- 几种杀虫剂对青杨楔天牛的毒力测定被引量:1
- 2010年
- 为筛选有效防治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虫害的药剂及方法,采用点滴法与点涂虫瘿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活性最高的是氯氰菊酯,采用点滴法和点涂虫瘿法处理后其LC50分别为0.002 55 mg.L-1和0.024 76 mg.L-1;其次是甲氰聚酯,其LC50分别为0.005 51 mg.L-1和0.094 06 mg.L-1;阿维菌素LC50分别为0.012 68 mg.L-1和0.061 56 mg.L-1;毒死蜱LC50分别为0.056 31 mg.L-1和0.084 31 mg.L-1;灭幼脲LC50分别为0.079 14 mg.L-1和0.100 00 mg.L-1;除虫脲LC50分别为0.260 00 mg.L-1和0.400 00mg.L-1。
- 裴勇强谢星李晓灿宇佳
- 关键词:杀虫剂青杨楔天牛LC50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