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无)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马翀炜李德建张爱谷孙美璆金少萍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文化
  • 3篇民族
  • 2篇人类学
  • 2篇人类学考察
  • 2篇文化产业
  • 2篇文化力
  • 2篇乡村
  • 2篇民族地区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台
  • 1篇彝族
  • 1篇云南少数民族
  • 1篇扎染
  • 1篇扎染工艺
  • 1篇山寨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手工艺
  • 1篇维度
  • 1篇文化产品

机构

  • 8篇云南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贵州财经学院

作者

  • 6篇马翀炜
  • 3篇李德建
  • 1篇孙信茹
  • 1篇卢鹏
  • 1篇张爱谷
  • 1篇马佳
  • 1篇金少萍
  • 1篇路伟
  • 1篇孙美璆

传媒

  • 3篇西南边疆民族...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与制度建构——以玉龙县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为例被引量:24
2009年
在叙述美泉村旅游合作社产生发展历程,介绍合作社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开发以来该村的社会文化变迁。认为制度建构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村民们经过不断调适而产生的合适的制度安排,不仅具有产权维护、风险规避以及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障经济利益增加的作用,而且也起到了减少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马翀炜张爱谷
关键词:乡村旅游合作社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及意义——以云南省为例被引量:12
2009年
云南省乡村文化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现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依托旅游业发展、开拓市场的过程中,云南乡村文化产业化逐步探索出了如下几种路径:日常生活用品向民族工艺产品转化;民族歌舞转化为民族歌舞演艺业;独特的民俗风情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开发;传统民族艺术品转化为文化产品;传统民居的开发利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村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而且使社区的组织结构得到了改善。乡村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翀炜孙美璆李德建
关键词:民族文化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文化力因素被引量:5
2009年
文化力是指结构性地存在于特定文化中的精神体系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以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对人的生产生活的规制作用为其存在基础,内在地规约着人类的种种实践活动。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力对资源配置中财产权力制度、技术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影响而得以具体地展现的。依凭文化力驱使资源要素逆流向不同的文化区域,民族地区的某些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蓬勃态势。文化力概念的重新界定对于加深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复杂关系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李德建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力
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明——以彝族阿细人山寨可邑村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复兴是值得探讨的;可邑村是一个发展陷入困境的阿细人村寨,在外来学者的引导下开始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已消失多年或风光不再的传统文化得以复兴;这种复兴并非是传统文化的如实再现,而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明,发明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卢鹏路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村寨歌舞展演的路径选择——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歌舞展演的经济人类学考察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四年多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歌舞展演活动的田野观察,本文简要呈现了文艺队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从日常生活及仪式中抽离出来的"为展演的"歌舞,在现代旅游背景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产品。表达原有价值观念的减弱及经济利益诉求的加大是这些歌舞活动意义变化的基本方面。村民最终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展演者报酬递增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这类艺术获得发展的重要路径。
马翀炜
关键词:文化产品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大理市周城扎染工艺村为个案被引量:7
2010年
云南大理市喜州镇周城村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艺术之乡",白族扎染工艺2006年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自古为白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是白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周城村现代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扎染业,扎染工艺促进了当地旅游业与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给周城村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这种发展结果呈现出文化产业这一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所要追求的直接目标,即三大效益的实现。以周城村已经具备和有待改善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条件为基础,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探寻一种少数民族工艺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
金少萍马佳
关键词:扎染工艺文化产业
意义之维中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被引量:5
2010年
对方兴未艾的乡村文化产业做出深入的理论思考是民族经济研究的新课题。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是一种可以满足多重意义目的的社会发展实践活动。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乡村文化有可能重归主流文化视野并导致新的文化整合。在不断探寻民族地区乡村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同时,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乡村文化产业也会使乡村文化的多功能价值得到实现。
李德建马翀炜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文化力维度中的民族文化产业被引量:2
2009年
文化力是确定民族的发展目标、根本利益及基本价值理念,为社会发展动力制定方向并加以控制的重要社会力量。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经济增长,还关乎社会发展的方向问题。重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不仅可以真正地丰富文化产业的创意,而且有助于多元文化参与的、共享文化共性并兼容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建构的实现。
马翀炜李德建
关键词:文化文化力民族文化产业
一个乡村电视台的社会文化人类学考察被引量:4
2009年
一些乡村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凝聚社区生活的新的文化符号是这些乡村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红塔区大营街村的汇溪电视台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历程及管理模式的考察说明,这一乡村电视台的出现就是一个建构社区文化符号的过程,并在承担传播信息等功能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具有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塑造社区领导者权威的作用。
孙信茹马翀炜
关键词:现代传媒文化符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