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2008SY5406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林杰李志利李莹辉白延强陈文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解放军第306医院解放军第30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头低位
  • 10篇头低位卧床
  • 10篇卧床
  • 10篇模拟失重
  • 5篇女性
  • 3篇下体负压
  • 2篇失重
  • 1篇锻炼
  • 1篇心肺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牙菌斑
  • 1篇腰椎
  • 1篇咬合
  • 1篇液动
  • 1篇营养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变化
  • 1篇载人
  • 1篇载人航天

机构

  • 12篇中国航天员科...
  • 3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0篇王林杰
  • 6篇李志利
  • 5篇陈文娟
  • 5篇白延强
  • 5篇李莹辉
  • 4篇唐国华
  • 3篇刘炳坤
  • 3篇汤楚华
  • 3篇杨鸿慧
  • 3篇牛忠英
  • 3篇袁敏
  • 3篇王惠娟
  • 3篇张丽芬
  • 2篇王峻
  • 2篇谈诚
  • 2篇赵琦
  • 2篇包博
  • 1篇陈宇晖
  • 1篇师天鹏
  • 1篇李红毅

传媒

  • 12篇航天医学与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女性15d头低位卧床实验的组织实施与医学监督被引量:2
2011年
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是弥补在轨飞行资源限制的重要地面模拟途径。女性头低位卧床实验是探索我国女性航天员参与航天飞行任务防护方法的重要平台。中国航天员中心组织实施了女性15 d头低位卧床实验,用于评价、比较和改进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验概况,志愿者的选拔情况,卧床实验控制、测试项目和测试时间等。卧床过程中志愿者心率降低,卧床后期舒张压降低,卧床期间静摄水量与卧床前后基本持平。卧床实验的多项结果在本刊的系列文章中给出。本文中的数据是本刊其他关于心血管和肌肉系统文章的基本背景。营养供给、基本认知功能和口腔相关研究结果是成功组织本实验和非靶研究系统的结果。
王林杰张丽芬李志利杨鸿慧王惠娟陈文娟唐国华王峻周湘杰窦跃龙李莹辉白延强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生理效应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影响及对抗措施效果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明确15 d模拟失重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考核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效果。方法 22名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下体负压组(ERGO+LBNP,n=7)。对照组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LBNP组在第6,8,10天各进行1次下体负压基础锻炼,负压-10~-40 mmHg,总持续时间20 min;在第12,13天各进行1次下体负压强化锻炼,负压-20~-40 mmHg,总持续时间55 min。ERGO+LBNP在15d卧床期间进行每2 d休息1 d的卧位自行车功量计锻炼,每次30 min,锻炼强度40%~80%最大耗氧量(VO2max),其下体负压锻炼制度同LBNP组。在卧床实验前后分别对上述3组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运动心电和血压测量。结果卧床后与卧床前相比,对照组和LBNP组的最大耗氧量、最大相对耗氧量、代谢当量、氧脉搏、最大功率、持续时间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ERGO+LBNP组除了最大功率和持续时间有降低(P<0.05)外,VO2max等其它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5 d头低位卧床可导致女性运动心肺功能明显下降,中等强度自行车功量计锻炼+下体负压的综合防护基本能够维持其有氧运动能力,下体负压对其运动心肺功能下降没有防护作用。
刘炳坤陈文娟李志利祝郁张丽芬周湘杰王林杰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下体负压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15 d-6°头低位卧床(HDBR)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方法 15名女性青年志愿者经历15 d-6°HDBR,于卧床前1天及卧床后第1天分别接受70°被动立位测试,记录测试全程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变化。结果经过15 d头低位卧床后,女性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率为8/15(53.3%)。其中,晕厥前症状中止者为6/15(40.0%),立位后心动过速(POTS)中止者为2/15(13.3%)。立位刺激可引起舒张压、心率和血管总外周阻力明显增加(P<0.05),每博量和心输出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15 d HDBR可显著增加安静平卧位时的舒张压和心率,并减少每博量,但对血管总外周阻力和心输出量的影响并不明显(P>0.05)。立位耐力正常和不良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心率(HR)在立位刺激后有明显的增加,组间差异明显。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组间NE基础水平有显著差异,但在立位刺激下的NE含量的变化幅度未有明显差别(P>0.05)。立位刺激可导致血浆中ATⅡ含量的明显升高,而15 d HDBR则可导致血浆PRA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过15 d头低位卧床后,女性立位耐力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存在着不同的表现类型。
谈诚曹毅张丽芬袁敏王惠娟牛东滨赵琦李志利陈文娟杨鸿慧王林杰李莹辉白延强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立位耐力血液动力学
15d-6°头低位卧床女性腰椎X线影像变化及防护效果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下体负压/自行车功量计锻炼对15 d头低位卧床女性腰椎功能失调的防护作用。方法对22名女性志愿者分为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锻炼组(LBNP,n=7)、下体负压联合自行车功量计锻炼组(LBNP+ERGO,n=7),在卧床前和卧床后第4天,采用X线对脊柱状态进行了检查。分别测量并比较卧床前后腰椎总长度,每节腰椎椎间隙长度及腰椎前凸曲度的变化。结果 LBNP组卧床后L5/S1腰椎椎间隙宽度增加;CON卧床后腰椎前凸曲度降低,ERGO+LBNP组卧床后腰椎前凸曲度增加。结论下体负压/自行车功量计锻炼可改善女性15 d头低位卧床引起的腰椎卸负荷变化。
王林杰张丽芬窦跃龙周湘杰陈文娟袁敏赵琦刘书娟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腰椎下体负压
15d-6°头低位卧床女性志愿者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入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女性志愿者15 d头低位卧床实验期间主要膳食营养素摄取情况。方法采用称重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2名志愿者15 d卧床前期和后期进行2次膳食调查,每次连续3 d。结果从三大营养素供热构成来看,女性志愿者整个卧床期间蛋白质摄入偏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偏低,脂肪摄入基本满足要求;头低位卧床对照组(CON)的能量摄入随卧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下体负压锻炼组(LBNP)和自行车功量计联合下体负压综合锻炼防护组(ERGO+LBNP)的能量摄入随卧床时间的延长减少或基本没有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志愿者卧床期间的能量摄入基本能满足需要,但三大营养素供热构成不尽合理。
朱德兵龙玥姣黄贱英曹平韩晓龙李红毅王妮
关键词:模拟失重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下肢肌肉体积的影响及对抗措施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短期卧床模拟失重对女性肌肉体积的影响及下体负压联合自行车功量计的对抗效果。方法 22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15 d-6°头低位卧床实验(HDBR),随机分为卧床对照组(CON,n=8);下体负压组(LBNP,n=7)和自行车功量计结合下体负压锻炼组(ERGO+LBNP,n=7)。卧床前后采用MRI技术检测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缝匠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体积。结果与卧床前相比,卧床后所有被检测下肢肌肉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不同部位肌肉相比,腓肠肌体积降低百分比明显高于其它被检测肌肉。组间比较结果显示LBNP和ERGO+LBNP组比目鱼肌体积降低百分比明显低于CON(P<0.05)。肌肉萎缩的程度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和部位差异。结论短期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导致女性下肢肌肉发生明显萎缩,下体负压以及和自行车功量计的结合对比目鱼肌的萎缩有一定的对抗效果,这种效应存在个体差异和部位差异。
李志利唐志全王林杰谈诚杨鸿慧袁敏陈文娟王惠娟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肌肉萎缩下体负压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唾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研究15 d-6°头低位卧床(HDBR)女性志愿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20名女性志愿者4个不同时间点即:卧床前1天(pre-HDBR-1))、-6°头低位卧床第3天(HDBR-3)、第10天(HDBR-10)和恢复正常生活第7天时(post-HDBR-7)的非刺激性全唾液,用ELISA方法检测唾液中IL-6和TNF-α水平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志愿者唾液中IL-6水平随卧床时间有所增加,组间差异不明显,TNF-α水平随卧床时间有所增加,组间有差异(P<0.05),二者-1 d组与+7 d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15 d-6°HDBR可引起女性志愿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确切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彦张丽芬耿卫艳王林杰汤楚华施生根牛忠英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白细胞介素-6唾液
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6°头低位卧床(HDBR)对女性志愿者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T-ScanII咬合力分析系统记录20名女性志愿者在4个时间点:卧床前、卧床第4天、第10天及恢复期第7天的最大咬合力以及达到最大咬合力所需时间,并对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女性志愿者最大咬合力在卧床后第4天([2219.14±895.19)N]与基线水平([2519.41±1041.72)N]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之后两个时间点与基线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最大咬合力需要的时间在卧床后第4天、第10天与基线水平有显著性增加(P<0.05),恢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头低位卧床初期对女性志愿者的最大咬合力有一定影响,对志愿者咬合速度有显著影响,确切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史亮牛忠英王林杰张丽芬汤楚华师天鹏包博于洋马传传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
15d-6°头低位卧床女性志愿者护理初探
2011年
对22名参加15 d头低位卧床的女性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卧床期间的护理观察,通过分析头低位卧床期间志愿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了以通便、排尿和心理疏导为主的护理手段,提出了重点以维持人体代谢功能处于稳态的卧床实验护理理念。
张丽芬陈春荣张倩段淑哲孔云王峻王林杰
关键词:模拟失重头低位卧床护理
长期航天飞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策略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载人航天50多年来,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也已逐渐进入其成熟阶段。本文系统综述了美国和俄罗斯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失重生理效应研究与防护措施在轨使用历史及其在轨应用方案,提出了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未来三方面的发展策略:多锻炼方式的整合,锻炼与营养的整合,反向契合失重生理效应层次特征的锻炼-效果动态响应的应用。本综述旨在为我国相关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王林杰李志利刘炳坤
关键词:载人航天锻炼营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