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103101-051)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丁劲松郑志难罗丽娜李溯唐靖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长沙医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凋亡
  • 1篇药物
  • 1篇在体肠
  • 1篇在体肠灌流
  • 1篇在体肠灌流模...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评价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药
  • 1篇肿瘤药物
  • 1篇微丸
  • 1篇细胞凋亡
  • 1篇细胞模型
  • 1篇粒径
  • 1篇流化
  • 1篇流化床
  • 1篇绝对生物利用...
  • 1篇抗肿瘤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医学院

作者

  • 3篇丁劲松
  • 2篇罗丽娜
  • 2篇郑志难
  • 1篇何花
  • 1篇张海龙
  • 1篇张杰
  • 1篇唐靖
  • 1篇李溯
  • 1篇徐鹏飞

传媒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M-1小粒径肠溶微丸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2013年
目的制备SM-1小粒径肠溶微丸,并优化其处方,以达到肠溶和便于小动物给药的目的。方法采用流化床空白丸芯上药法,在丸芯表面依次包覆含药层、羟丙基甲纤维素(HPMC)隔离层和丙烯酸树脂(EudragitL30D-55)肠溶层。以载药量、耐酸性及释放度为指标,对SM-1肠溶微丸的处方进行优化。结果隔离层增重8%,肠溶层增重15%的肠溶微丸粒径<450μm(40目筛),圆整度良好,载药量约为20%;在pH为2.0的盐酸溶液中2 h内肠溶衣层薄层完好,药物释放度<4%;在pH为6.8的PBS溶液中,45 min内释放度均>70%。结论采用流化床制备SM-1肠溶微丸工艺可行,重现性好,具有良好的肠溶特性,粒径<380μm,可用于小动物给药。
徐鹏飞丁劲松
关键词:流化床肠溶微丸
基于半胱天冬酶-3调节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于细胞凋亡通路受阻而导致无限增殖[1]。细胞凋亡中关键分子的异常表达和功能改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通过控制凋亡通路中关键蛋白或酶类的表达及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肿瘤治疗中颇具吸引力的靶点[2]。
郑志难罗丽娜丁劲松
关键词:PAC-1抗肿瘤细胞凋亡
基于procaspase-3激活的抗肿瘤活性分子SM-1吸收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SM-1的吸收特征,为其成药性评价以及剂型设计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分别采用Caco-2细胞模型及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SM.1吸收特征,并通过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综合评价SM-1在体内的吸收程度。结果在10—40mg·L。时SM-1的吸收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双向转运过程可能与浓度无关。在25—100mg·L。内,SM-1的K与Peff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药物吸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SM-1的小肠吸收表现为被动扩散机制,属于高渗透性化合物。SM-1在十二指肠吸收优于其他肠段(P〈0.05),在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药动学研究显示,SM-1在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9.3%。结论SM-1渗透性高,在肠道内吸收良好,且吸收机制主要以被动扩散为主,不受转运蛋白外排作用影响,大鼠体内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唐靖罗丽娜张海龙郑志难张杰李溯何花丁劲松
关键词:CACO-2细胞模型在体肠灌流模型肠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