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GGB14095)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爱华林艳刘杰刘金之徐珊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苏州市广济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硬化斑块
  • 1篇时间窗
  • 1篇体积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微血管
  • 1篇微血管密度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苏州市广济医...

作者

  • 2篇刘金之
  • 2篇刘杰
  • 2篇林艳
  • 2篇王爱华
  • 1篇杨倩倩
  • 1篇程海超
  • 1篇司志华
  • 1篇史浩
  • 1篇刘国明
  • 1篇徐珊

传媒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体积、微血管密度及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体积、微血管密度(MVD)及黏附因子(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4.5 h溶栓组和6 h溶栓组,每组动物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1、3、7 d时取脑。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密度,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梗死灶周边ICAM-1、VCAM-1 mRNA表达量。结果 4.5 h和6 h溶栓组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较梗死组明显缩小(P均<0.01),随着溶栓时间延长,梗死体积逐渐增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3 d,4.5 h和6 h溶栓组M VD表达较梗死组增加(P均<0.05),7 d时明显增加(P均<0.01)。4.5 h和6 h溶栓组M VD随溶栓时间延长M VD逐渐增加,7 d较3 d增加明显(P<0.05),但两溶栓组在1、3、7 d时M 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4.5 h和6 h溶栓组ICAM-1、VCAM-1 mRNA表达量1 d开始升高(P<0.01),3 d达高峰(P<0.01),7 d仍高于对照组(P<0.01),4.5 h和6 h溶栓组各时间点ICAM-1、VCAM-1 mRNA表达量较梗死组明显降低(P均<0.05),随着溶栓时间延长,ICAM-1、VCAM-1 mRNA表达量均进一步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溶栓可降低急性梗死灶体积,增加梗死灶周围微血管密度,降低免疫黏附因子的表达,为临床脑梗死超时间窗的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林艳刘金之刘杰杨倩倩司志华徐珊王爱华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时间窗微血管密度
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活性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自体血栓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梗死组、6 h溶栓组,各48只。采用比色法和羟胺法分别检测梗死脑组织中NO、MDA含量,NOS、SOD活性;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梗死组相比,6 h溶栓组NO、MDA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n NOS、Caspase-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时间窗溶栓治疗可通过降低自由基活性,增加SOD活性,减轻梗死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凋亡分子的表达。
刘杰刘金之林艳黄占王爱华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一氧化氮合酶CASPASE-3
DCE-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定量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成分容积传输常数(K^(trans))评估新生血管,为定量测量新生血管及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依据。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CE-M RI扫描,根据各成分信号分为纤维组织组、钙化组、近期出血组和脂质核心组,后处理软件评估各组K^(trans)值。结果各组之间有不同的K^(trans)值,纤维组织组拥有较高的K^(trans)值(0.591/min)、钙化组(0.031/min)、近期出血组(0.115/min)和脂质核心组(0.048/min)拥有较低的K^(trans)值。各组之间K^(trans)值两两比较,近期出血组和脂质核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组织组与钙化组、纤维组织组与近期出血组、纤维组织组与脂质核心组、钙化组与近期出血组、钙化组与脂质核心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trans)值反映各组渗透性和新生血管含量的不同,可作为定量评估斑块新生血管、评估斑块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刘国明史浩程海超
关键词:DCE-MR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