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1A610041)
-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洪财陈海王波定马延斌陈茂送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建立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探讨低氧血症SBI损伤机制.方法 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对致伤后大鼠给予10%浓度氧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对大鼠伤后生理学、病理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测定伤后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结果 合并低氧血症SBI大鼠伤后海马存活神经元减少(104个比134、186个),脂质过氧化(LPO)增强(24 h时MDA:7.60 nmol/mg蛋白比5.43、2.77 nmol/mg蛋白;SOD:77.20 U/mg蛋白比99.93、116.37 U/mg蛋白),与单纯TAI组及低氧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模型较好的复制了低氧血症SBI的临床特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 朱坤灿王洪财陈海温明哲王杨马延斌
- 关键词:脑损伤脂质过氧化
-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延续与完善:二次脑损伤模型被引量:6
- 2013年
-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生的增长率(21%)已超过全球人口的增长率(6%),被学者们称之为“静息性流行病”,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TBI患者除受原发机械性外力直接损伤外,
- 王波定王洪财朱坤灿马延斌陈海
- 关键词:颅脑外伤二次脑损伤动物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期垂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康复期腺垂体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垂体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发生类型。方法选取aSAH患者47例.出血后12个月行GOSE评分评估预后,同期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生殖激素[血清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及睾酮]。结果 GOSE评分预后良好32例,预后不良15例(死亡2例)。预后良好的32例患者中腺垂体激素水平异常者13例(40.6%),其中单纯GH、ACTH、TSH及生殖激素水平低下分别为4、1、1、4例,GH合并生殖激素低下2例,GH合并ACTH低下1例;预后不良13例患者中腺垂体激素水平异常者6例(46.2%),其中单纯GH、ACTH及生殖激素水平低下分别为2、1、1例,GH合并生殖激素低下1例,GH合并ACTH低下1例。预后良好患者与不良患者腺垂体激素水平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AH患者康复期垂体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以单一激素水平低下为主,表现为疲劳困倦、记忆力下降、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但不影响神经功能预后。
- 陈茂送王洪财王波定孙成丰沈罡陈海
-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出血
-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垂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垂体前叶主要激素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经头颅MR证实的DAI患者85例和14例正常对照者,根据病灶发生部位将实验组分为轻、中、重3组。伤后3月和6月行GOSE评分评估预后,同期应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泌乳素(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及促甲状腺素(TSH)。结果实验组中,轻、中、重3组垂体激素水平下降的发生率伤后3个月分别为9.1%、29.0%、38.1%,伤后6个月为6.1%、10.0%、36.8%;对照组未见垂体激素水平低下现象。实验组根据GOSE评分,伤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51例、不良组34例,两组激素水平低下发生率分别为7.8%、25.8%。两组中ACTH、GH及TSH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R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轻中型DAI患者慢性期可发生垂体前叶功能不全,但随康复时间延长大部分可恢复正常;重型患者垂体前叶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且恢复率低。此外,部分垂体前叶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 王波定王洪财陈茂送孙成丰王东峰朱坤灿马延斌陈海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垂体前叶激素
- 弥漫性轴索损伤联合损伤效应机制的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根据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临床实际力学发生机制,在联合损伤模型基础上探讨直线加速和旋转加速的联合损伤效应. 方法 11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损伤组(72只){包括单纯打击直线加速损伤组(36只,大鼠接受450 g钢砝码于0.9m高处坠落打击后直线加速1 cm)和单纯旋转加速损伤组[36只,大鼠发生最大角加速度为(133±15) krad/s2的90°旋转]}及联合损伤组(36只,大鼠接受上述打击直线和旋转加速的复合损伤过程).观察大鼠伤后存活情况、角膜反射消失时间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1)各损伤组大鼠均出现角膜反射消失时间的延长及肢体活动减少等行为学抑制表现,但联合损伤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大鼠死亡仅限于联合损伤组,死亡率达20.8%.(2)各损伤组大鼠大体及HE染色均见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及脑组织结构疏松水肿等病理学改变,但脑白质撕裂性出血及HE染色轴索损伤征象仅见于联合损伤组;β-聚磷酸铵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仅观察到联合损伤组大鼠存在轴索损伤. 结论 单一直线加速或旋转加速在低水平力学参数下难以产生DAI,但两者联合可产生协同和非线性效应而使两种力学在较低水平情况下复制出中、重型DAI.
- 王洪财王波定陈茂送孙成丰沈罡朱坤灿马延斌陈海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不同氧浓度对创伤性轴索损伤合并低氧血症大鼠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复苏对创伤性轴索损伤(TAI)合并低氧血症性二次脑损伤(SBI)大鼠模型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8只、损伤合并低氧血症组(B组)8只及损伤合并低氧后复苏组(C组)32只,根据不同氧浓度C组又分为21%、50%、75%、100%4个亚组。应用自制的TAI致伤装置制备模型,大鼠致伤后给予10%浓度氧吸入30 min制成低氧血症性SBI模型,之后给予不同氧浓度混合气体1 h,检测大鼠不同氧浓度通气复苏后24 h、1周时MDA、SOD变化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24 h时MDA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21%、50%亚组的MD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MDA值逐渐升高。B组及C组24 h时SOD含量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仍低于正常水平;C组与B组比较,给予21%氧复苏时SOD值明显升高(P<0.05),给予50%、75%氧复苏时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100%氧复苏时SOD值明显降低(P<0.05);C组随氧浓度升高SOD值逐渐降低。结论:适当的给氧治疗能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但随着给氧浓度的增加,MDA不断增高,SOD则不断降低。
- 王杨温明哲杨松何裕超朱坤灿庄步峰吴芳芳王洪财段志新马延斌
- 关键词:低氧血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 低氧血症对轻型颅脑损伤大鼠海马结构二次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大鼠模型,探讨低氧血症对轻型颅脑损伤(mTBI)后海马神经元及轴索组织结构的二次损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mTBl组(10只)、单纯低氧血症组(10只)及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10只)。在自制旋转装置致大鼠mTBI基础上,利用动物呼吸机获得控制性低氧血症,从而构建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模型。脑损伤后1周,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β-APP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病理学变化。结果 HE染色发现单纯低氧血症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神经组织结构致密、未见明显神经元丢失及神经组织结构疏松等病理变化,单纯mTBI组及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大鼠均出现海马神经元肿胀、胞质淡染、密度降低、排列不规则及神经组织结构疏松等损伤表现,但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较单纯mTBI组明显。免疫组化β-APP染色及电镜观察到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组大鼠海马存在轴索肿胀扭曲变形、髓鞘板层分离及轴索球形成等轴索损伤表现。结论低氧血症二次脑损伤可明显加重mTBI后海马神经元及轴索组织结构的损伤,及早预防、发现和治疗低氧血症对改善mTBI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王洪财王波定陈海陈茂送孙成丰沈罡马延斌
- 关键词:低氧血症轻型颅脑损伤二次脑损伤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第3、5、7天进行腰椎穿刺,监测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术后第3、5、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20.53±3.64)mmHg、(18.59±2.81)mmHg、(16.34±2.16)mmHg,分别明显低于常规去骨瓣组(P〈0.05)。两组术后预后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3.3%,标准大骨瓣组术后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去骨瓣组(x^2=5.749,P〈0.05)。标准大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1%(13/68),常规去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陈茂送王洪财严斌
- 关键词: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压预后
- 头颅CT血管造影原始图像斑点征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对急性期(3~6 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连续性分析50例HICH患者,在发病6 h内行急诊头颅CT平扫和CTA同步检查,根据CTA原始图像有无斑点征分为两组,如患者临床症状恶化即时或常规发病后24 h复查头颅CT平扫,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比较分析两组血肿扩大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中,急诊头颅CTA原始图像斑点征阳性13例(26.0%),斑点征阴性37例(74.0%),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入院GCS评分及首次头颅CT血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共有14例患者(28.0%)发生血肿扩大,其中斑点征阳性组11例(11/13,84.6%);斑点征阴性组3例(3/37,8.1%),两组比较血肿扩大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4.27,P<0.05)。结论:头颅CTA原始图像斑点征可为急性期HICH患者血肿扩大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有助于筛选出血肿易于扩大的高危患者,进而使该类患者的治疗更为及时和准确。
- 陈茂送王洪财王波定孙成丰沈罡陈海
-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CT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