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01) 作品数:23 被引量:72 H指数:5 相关作者: 石先阳 李维 邓国志 丁进 郜庭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大学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Shewanellaoneidensis MR-1合成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Fe_(2)O_(3)/TNT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_(2)O_(3)成功负载在TiO_(2)纳米管上;在紫外光照射下,Fe_(2)O_(3)/TNTs在60min内对苯胺蓝的脱色率可达到97.5%,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Shewanellaoneidensis MR-1协同Fe_(2)O_(3)/T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胺蓝脱色率较So.neidensis MR-1提高了1.63%。 李春晓 黄茹婷 石先阳关键词:生物合成 Fe^(3+)对厌氧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间歇实验建立厌氧产甲烷体系,研究不同Fe^(3+)含量对厌氧颗粒污泥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3+)的质量浓度为0~40 mg/L时,甲烷产量随着Fe^(3+)含量增加而增加,加快了微生物对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利用;高含量Fe^(3+)(质量浓度50~100 mg/L)抑制厌氧产甲烷过程。当Fe^(3+)的质量浓度在40 mg/L时,获得最大甲烷气体体积1.578 L,较对照提高了36.32%。利用Gompertz模型拟合可得,最大产甲烷产率和甲烷潜在产量分别达到11.06m L/h和1.640 L,延滞时间缩短了3.98 h。脱氢酶和F42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23μg/L和54.85μg/L。且Fe^(3+)的质量浓度在40 mg/L时,污泥对Fe^(3+)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0.36%和54.55%,总利用率达25.32%,生物有效性得到提升。 张瑜 石先阳关键词:厌氧消化 产甲烷活性 生物有效性 氧化锌纳米颗粒对SBR中活性污泥脱氮性能及硝化细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7年 在SBR中添加氧化锌纳米颗粒(ZnO-NPs),研究ZnO-NPs对活性污泥脱氮性能及硝化细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 mg·L^(-1))ZnO-NPs对活性污泥脱氮性能无影响,高浓度(10、50 mg·L^(-1))ZnO-NPs可抑制活性污泥硝化性能,且对硝化菌活性抑制作用小于亚硝化菌。ZnO-NPs浓度梯度增加至50 mg·L^(-1)较直接投加50 mg·L^(-1)ZnO-NPs对污泥活性抑制作用小。高浓度ZnO-NPs改变活性污泥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产量和性质。SBR运行结束时,高浓度ZnONPs的添加导致亚硝化菌相对丰度大幅度减小,而对硝化菌相对丰度影响较小。 李维 石先阳关键词:氧化锌纳米颗粒 活性污泥 脱氮性能 锰离子对厌氧发酵的影响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2019年 以一个稳定运行的实验室规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泥为对象,探究了微量金属元素(锰)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分析了厌氧污泥对锰的生物利用度。Mn^2+浓度为20mg/L时累积产甲烷量较对照提高了12%,当其浓度增至50,100,200mg/L时,累积产甲烷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24%,18.4%和40%。扫描电镜分析证实锰离子的添加改变了厌氧污泥形态,使其由杆状和丝状变为球状。Mn^2+浓度为20mg/L时,厌氧发酵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的变化显示能最大程度促进其降解,厌氧污泥所能利用的有效态金属离子含量为3.11mg/L,生物利用度为15.57%;继续提高Mn^2+浓度,有效态离子生物利用度并未得到提高。 张佳佳 石先阳关键词:微量金属元素 厌氧消化 锰 生物利用度 碳纳米钯的生物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将奥奈达希瓦氏菌(S.oneidensis MR-1)原位还原形成的零价纳米钯颗粒负载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制备了Pd/CNTs纳米复合材料。用TEM、XPS等多种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用对硝基苯酚(4-NP)的还原降解反应评价了Pd/CNTs的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钯纳米颗粒(直径2~3 nm)较均匀地分散在CNTs表面;钯负载在CNTs上会造成其拉曼峰强的增大和特征峰的偏移,且结晶度和颗粒数目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性能评价表明,Pd/CNTs对4-NP还原降解具有较高催化性能,较其催化效率较单一的CNTs降解效率提高了6.3倍;在p H=10的条件下,5%Pd/CNTs催化18 min可将4-NP降解99.5%,经6个反应循环后对4-NP的去除率仍保持在95.2%。 叶明磊 石先阳COD/ρ(TN)对DNBF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2022年 探讨了不同COD/ρ(T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脱氮效果及SMP含量和组分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追踪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结果表明,TN去除率和SMP含量均随COD/ρ(TN)的增加而提高。SMP含量占出水COD比例随COD/ρ(TN)降低逐渐增加,由23.9%增至37.2%。平行因子分析显示出水SMP含3个组分为酪氨酸类蛋白C1;色氨酸类蛋白C2;腐殖质类物质C3。它们在SMP中的相对丰度取决于不同COD/ρ(TN),且运行期间SMP中蛋白样组分始终较腐殖酸样占优势。此外,C2组分与SMP含量呈线性相关(R^(2)=0.795 4)。EEM-PARAFAC可作为不同COD/ρ(TN)下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定量分析的工具。 舒艳 石先阳关键词:碳氮比 反硝化生物滤池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平行因子分析 酸性条件下苯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从土壤中筛选出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苯酚降解菌,研究其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温度、pH、初始浓度)降解苯酚的能力。热力学模型分析表明:温度为35℃时菌株降解苯酚的效率最高,活化能Ea为645.33 KJ/mol。pH模型分析表明:pH值为5.69,菌株降解苯酚的最大平均速率达到34.10 mg/h;pH值为5.74时,菌株对苯酚的最大降解率达83.53%。低浓度时,菌株降解苯酚符合Monod方程模型,经拟合得到动力学参数分别为μmax=0.239 h-1,Vmax=1.35 h-1,Ks=48.91 mg/L;高浓度时,符合Haldane方程,经拟合得到动力学参数分别为μmax=0.53 h-1,Vmax=1.17 h-1,Ks=180.1 mg/L,Ki=306.48 mg/L。 王少峰 石先阳关键词:苯酚降解菌 动力学 生物炭的制备、改性及其去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 酚类化合物是废水中常见污染物,严重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生物炭因丰富的微孔结构和活性表面常作为吸附剂,但原料种类、制备条件等因素限制了其在去除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本文针对生物炭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酚类污染物方面存在问题开展研究... 柳兰琪关键词:有机废水处理 生物炭 热解温度 表面改性 文献传递 碳源对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碳源对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分别选取蔗糖、葡萄糖、乙酸钠和丙酸为底物,比较不同碳源条件下NO3--N和TOC的去除效果及甲烷化作用。结果表明,丙酸为碳源的体系反硝化和TOC去除效果均较差且无甲烷产生;乙酸钠为碳源的体系有利于反硝化反应快速进行,NO3--N最大比降解速率为0.243 mg/(mg·d),但甲烷化作用恢复较慢,比产甲烷速率仅为13.53 m L/(g·d);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均可同时获得较高的NO3--N和TOC降解率,比产甲烷速率分别达21.25 m L/(g·d)和20.85 m L/(g·d),适合做同时反硝化产甲烷体系的碳源。 彭冲 石先阳关键词:碳源 反硝化 TOC Ag/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生物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用金属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在Fe_3O_4微球表面原位还原Ag+形成了Ag/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采用HRTEM、XRD、VSM、XPS对Ag/Fe_3O_4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颗粒(约15 nm)较为均匀分散在Fe_3O_4微球(约380 nm)表面;在可见光照射下,Ag/Fe_3O_4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50 min内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6.3%,较未负载Ag的Fe_3O_4微球的降解率提高了20.3%。Ag/Fe_3O_4在室温下呈现超顺磁性,饱和磁强度为34.9 emu/g,在外加磁场条件下能快速从溶液中分离;且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6次循环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 杨迷 石先阳关键词:还原菌 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