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054057)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3
- 相关作者:潘志红段俊丽陶蕊刘蓓菁郑楠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单侧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糖尿病组(n=18)采用柠檬酸钠缓冲液稀释STZ,7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n=18)给予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均手术结扎切除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分别于手术当天和第7天检测尾静脉血糖;第15天两组各处死9只大鼠检测血清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肌肉毛细血管密度;两组剩余各9只大鼠血管造影法观察双下肢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术后15 d,毛细血管缺血区域毛细血管评分记数和毛细血管密度均表明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血清中血糖、HDL及组织中的SOD、XOD、NO和cGMP含量变化相关。结论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状态及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 陶蕊徐蓉段俊丽倪培华潘志红刘蓓菁郑楠
- 关键词:糖尿病缺血血管新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缺血性病变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大鼠缺血性病变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6,每日给予正常饮水)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H组,n=16,每日给予含1 g/kg蛋氨酸的饮用水)。饮水14 d后,手术切除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模型,继续按各组的饮水方法15 d后观察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缺血肌肉组织中一氧化氮(NOx)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双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血管造影法观察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5天,HH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尿酸及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叶酸、维生素B12、HDL-C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HDL-C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显著负相关(P<0.05);毛细血管密度和血管造影毛细血管评分记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组织中的NOx和cGM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HHcy不仅可抑制大鼠缺血组织的自我修复,还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并且导致大鼠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多方面加重疾病的进程。
- 刘蓓菁段俊丽潘志红王一尘陶蕊张健袁世俊
-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疾病血管新生高密度脂蛋白肾功能
- 辛伐他汀对大鼠高血糖状态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状态下,单侧下肢血管结扎缺血后的大鼠血管新生情况。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及SV治疗组(DM+SV组)。用STZ诱导制作DM大鼠模型后,行手术结扎并切除其左侧股动、静脉,造成单侧下肢缺血,DM+ SV组每日予SV 10 mg/kg连续灌胃14 d。于第0、7天检测尾静脉血糖(GLU);第15天处死大鼠,并检测血清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法测定缺血区域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应用钡剂造影后观察其双下肢血管情况。结果:大鼠术后第15天,其毛细血管评分计数和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表明,DM组(5.46±1.12、58.70±3.63)低于NC组(18.60±2.73、71.55±15.50),而DM+SV组(12.00±1.63、63.79±6.94)则较DM组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STZ诱导的高血糖状态,对大鼠缺血后新生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而SV可恢复其高血糖状态下受抑制的血管新生。
- 陶蕊段俊丽倪培华潘志红刘蓓菁郑楠
- 关键词:他汀缺血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