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GG220502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晓明王斌贵田敏卿崔传明李可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米仔兰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李晓明刘健美张翼王斌贵
- 关键词:化学成分三萜类成分国外学者
- 鸭毛藻内生真菌Hypocreales sp.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从采自大连近海的红藻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中分离到一株肉座菌目真菌(Hypocreales sp.),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并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双酚A(1);邻羟基苯甲酸(2);吲哚甲酸(3);吲哚乙酸(4);N-乙酰色胺(5);(22E,24R)-麦角甾-7,9,22-三烯-3β-醇(6);过氧化麦角甾醇(7);(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9);啤酒甾醇(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作为天然产物分离得到。
- 李冬利李晓明崔传明王斌贵
- 关键词:内生真菌化学成分
- 药用红树林植物黄槿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 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PT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红树林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sceus)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 MS、1D 和2DNMR 等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 coniferaldehyde(1),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2),松脂醇(3),丁香脂素(4),格榄酮(5),黄芪苷(6),植醇(7),胆甾-5-烯-3β,7α-二醇(8),胆甾-5-烯-3β,7β-二醇(9),胆甾醇(10)和β-胡萝卜苷(11)。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 冯超李晓明田敏卿王斌贵
- 关键词:红树林化学成分
- 鼠尾藻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MS、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黑麦草内酯(1);Hexahydro-3a,6-dihydroxy-4,4,7a-tri methyl-2(3H)-benzofuranone(2);5-甲酯基-5-羟基-3-甲氧基-2-环戊烯-1-酮(3);顺-1,6,9,12,15,18-二十一碳六烯酸(4);顺-5,8,11,14-二十碳四烯酸(5);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6);植醇(7)和岩藻甾醇(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获得。
- 秦铭俐李晓明殷帅文王长云王斌贵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乙醚提取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刺松藻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它们占总脂的92.15%,其主要成分为十四烷酸(4.43%)、正十六烷酸(33.01%)、植醇(8.18%)、油酸(7.07%)、十八碳二烯酸(3.69%)、十六碳三烯酸(3.12%)和豆甾醇(28.83%)等。从粗枝软骨藻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脂的75.21%,其主要成分为荜澄茄油烯(5.77%)、十四烷酸(1.65%)、正十六烷酸(26.03%)、油酸(5.73%)、十八碳二烯酸(2.24%)、十八碳三烯酸(6.60%)、胆甾醇(7.22%)、胆甾-7,24-二烯-3-醇(11.89%)和豆甾-5,24(28)-二烯-3-醇(3.05%)等。结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甾醇类成分是两种藻的主要成分,刺松藻和粗枝软骨藻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前景。
- 殷帅文李晓明王松刘永波王斌贵
- 关键词:刺松藻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
- 海洋红藻鸭毛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从鸭毛藻(Symphyocladia latiuscula)中分离获得6个化合物,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焦谷氨酸乙酯(1)、4-杜松烯-1-醇(2)、胆甾醇(3)、6,10,14-三甲基-2-十五酮(4)、1,2-棕榈酸甘油二酯(5)和15-羟甲基-2,6,10,18,22,26,30-七甲基-14-甲烯基-17-三十一烯(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鉴定。
- 段小娟李晓明王斌贵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16S rDNA文库结合PCR-RFLP分析的手段,对胶州湾4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种类丰富,最多包含分布于14个已知门类的细菌,和一些未被认知的序列;各站位沉积物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γ-和δ-变形菌纲为变形菌门中的绝对优势类群,在4个文库序列中平均占42%和16.75%;此外,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种类也较为大量存在。各细菌种群有较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可能与不同区域胶州湾环境条件相关。
- 刘欣肖天张文燕董逸岳海东
- 关键词:沉积物细菌群落
- 海洋红树林植物木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从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Lam.)中分离获得9个单体成分,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所有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格榄酮(I)、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I)、黄芪苷(III)、芦丁(IV)、3-O-甲基槲皮素(V)、羽扇豆醇(VI)、羽扇豆酮(VII)、蒲公英赛酮(VIII)和胡萝卜苷(IX),其中化合物II^V为首次从木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李昉李晓明王斌贵
- 关键词:三萜
- 红树林植物海漆中的三萜和甾体化合物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对红树林植物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分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漆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和3个甾体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赛酮(1)、β-香树脂醇乙酸酯(2)、3β-[(2E,4E)-6-oxo-decadienoy-loxy]olean-12-ene(3)、蒲公英赛醇(4)、乙酰油酮酸(5)、cycloart-22-ene-3β,25-diol(6),β-sitostenone(7),(24R)-24-ethylcholesta-4,22-dien-3-one(8)和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海漆中分到。
- 田敏卿鲍光明季乃云李晓明王斌贵
- 关键词:红树林化学成分
- 海洋红藻多管藻内生真菌EN-22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对采自广西涠州岛近海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EN-22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TLC)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该菌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4-喹啉)-4-羟基-2-丁酮(1),3-羟基-3-(2-氧丙基)吲哚-2-酮(2),3-吲哚乙醇(3),3-吲哚甲酸(4),2-羟基-3-吲哚丙酸(5),2-酮-3-吲哚乙醇(6),3,3-二吲哚-2-羟基-丙醇(7),β-咔啉(8),尿嘧啶(9),环-(S-脯氨酸-S-异亮氨酸)(10),(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1),(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2),5α,6α-环氧-24(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3),胡萝卜苷(14),过氧化麦角甾醇(15);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化合物1的碳谱数据。
- 赵婷婷李晓明李景梅李可崔传明李春顺王斌贵
- 关键词:内生真菌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