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2804)
- 作品数:2 被引量:80H指数:2
- 相关作者:吴炜王玮汤霞靖李兆春姚克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灌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玻璃体脱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无灌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处理玻璃体脱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病例18例(18眼),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3例,年龄41~86岁,平均(64.8±11.6)岁.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后,即以无灌注25-G玻璃体切除头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前房,切除残余晶状体皮质和脱出玻璃体.25-G玻璃体手术系统设置最快玻切频率为1500次/min,负压吸引为250 mmHg.人工晶状体(IOL)通过原角膜切口植入晶状体囊袋内或睫状沟,术后予以药物抗炎治疗.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3、7 d进行相关眼科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过程中,患者前房稳定,无前房消失和眼球塌陷情况发生.所有病例均一期植入了IOL.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4例(77.8%)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仅2例眼底病变患者及2例高度近视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10例(55.6%),至术后第7天角膜均恢复透明.4例(22.2%)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予前房放液或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继发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灌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玻璃体脱出的方法安全、有效,术后炎症反应轻,恢复快.
- 吴晓明由彩云黄钰森
- 关键词:玻璃体脱离玻璃体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9例(89只眼)随机分为2组。微切口组:同轴1.8mm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45例(45只眼);小切口组: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例(44只眼)。取随访资料完整者,微切口组40例(40只眼),小切口组40例(40只眼)进行分析。分别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所用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检查并记录视力、角膜内皮密度、中央角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X。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所用Efrr和A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9,P=0.882;t=-0.769,P:0.444)。术后1d,微切口组裸眼LogMAR视力0.16±0.14优于小切口组0.23±0.1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9,-1.437,-1.585;P=0.146,0.155,0.117)。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增厚程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同轴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0.62±0.28)D,(0.48±0.28)D,(0.47±0.25)D,(0.40±0.24)D;同轴小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分别为(1.27±0.65)D,(1.18±0.59)D,(1.02±0.56)D,(0.79±0.4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40,-7.247,-5.779,-4.788;P=0.000,0.000,0.000,0.000)。微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于1周后明显下降(t=2.517,P=0.014)�
- 姚克王玮吴炜汤霞靖李兆春金冲飞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