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672)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大力束蓉李云鹏周彦玢王依玮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德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单胞菌
  • 6篇牙龈
  • 6篇牙龈卟啉单胞...
  • 6篇卟啉单胞菌
  • 6篇菌株
  • 5篇临床菌株
  • 2篇性质分析
  • 2篇紫单胞菌
  • 2篇荚膜
  • 1篇代谢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分析
  • 1篇多糖
  • 1篇血清型
  • 1篇致病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反应
  • 1篇糖代谢
  • 1篇脓肿
  • 1篇细胞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德岛大学

作者

  • 7篇束蓉
  • 7篇刘大力
  • 5篇周彦玢
  • 5篇李云鹏
  • 4篇王依玮

传媒

  • 2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荚膜及其免疫原性
2013年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主要致病菌之一,为革兰阴性专性厌氧无芽孢球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多种菌体成分可诱导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牙周组织损伤而致牙周组织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合成并分泌的多糖聚合物包绕细菌的细胞壁,构成荚膜结构。该结构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宿主免疫炎症反应,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根据荚膜多糖K抗原的差异,可将牙龈卟啉单胞菌荚膜分为K1~K6六种血清型。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荚膜结构及其免疫原性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依玮刘大力束蓉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荚膜多糖血清型免疫原性
牙龈卟啉单胞菌不同菌株多糖诱导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比较具有不同毒力特性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临床菌株的多糖成分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p、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能力,分析Pg多糖成分的免疫原性,探讨Pg的毒力相关因素.方法 酚-水提取法提取Pg高毒力标准菌株W83、高毒力临床菌株SJD2和SJD12(高毒株组)、低毒力标准菌株ATCC33277及低毒力临床菌株SJD4、SJD5和SJD11(低毒株组)的多糖成分,并作用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在10%和1%胎牛血清环境中,不同刺激物浓度、不同刺激时间下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8和TNF-α的浓度.结果 酚-水提取法获得各菌株多糖成分,经鉴定主要含有脂多糖及荚膜多糖成分.在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各菌株多糖提取物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IL-8和TNF-α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在含1%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高毒株组IL-1β[4 h:(1 639 ±497) μg/L]、IL-8[4 h:(1 648 ±513) μg/L]及TNF-α的质量浓度[4 h:(140 ±48)μg/L]均显著高于低毒株组[4h时IL-1β、IL-8及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773 ±382)、(892 ±400)及(67±33) μg/L].结论 Pg多糖提取物具有免疫原性,可以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IL-8和TNF-α;各菌株诱导THP-1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能力可能与其毒力密切相关.
王依玮湯本浩通刘大力松尾敬志束蓉
关键词:多糖细胞因子类THP-1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进行分离和鉴定,初步分析P.gingivalis的生长特性。方法采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临床龈下菌斑标本并行厌氧培养,采用PCR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P.gingivalis,分析检出率;观察P.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菌落特征和生长特点,分析生物学特征。结果从35名采样对象的146个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获得6株P.gingivalis临床菌株,分别命名为L2、L3、L4、L5、L11、和L12;牙周健康者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27.4%,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部位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86.7%,探诊深度为4~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5.6%,探诊深度>6 mm的牙周袋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检出率为96.0%。L2、L5、L11和L12在BHI平板上培养1周后均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而L3和L4在培养1周后形成灰色菌落,10 d后形成特征性黑色菌落;L2、L4、L5和L12在传代30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期,L3和L11则在传代60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 P.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优势致病菌之一,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健康位点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且随着牙周探诊深度的加深,检出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gingivalis各临床菌株的生长存在差异,提示其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可能不同。
李云鹏刘大力束蓉周彦玢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PCR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荚膜相关的表面性质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临床菌株的多种表面性质,初步探讨Pg菌株荚膜与其表面性质的关系.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测5株临床菌株(SJD2、SJD12、SJD4、SJD5和SJD11)和2株模式菌株(W83、ATCC33277)的荚膜结构和厚度,采用微生物烃类黏附实 验检测受试菌株的表面亲疏水性质,并使用自凝集实验观察受试菌株浮游生长的能力.采用生物膜半定量检测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应用Student-Newman Kewls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g菌株的荚膜厚度各异,高毒模式菌株W83的荚膜厚度[(25.11 ±1.18) nm]显著大于低毒模式菌株ATCC33277[(14.87±1.01) nm] (P <0.05).临床菌株的荚膜厚度由厚至薄依次为:SJD4、SJD11、SJD5、SJD2、SJD12.荚膜较厚的W83、SJD4、SJD11菌株疏水率低,细菌不易自凝集,呈浮游生长;荚膜较薄的ATCC33277、SJD5、SJD2、SJD12菌株疏水率较W83显著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凝集现象明显.生物膜半定量检测实验中,除SJD2和SJD4的生物膜染色后具有相同水平的吸光度之外,其余菌株吸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菌株生物膜中的细菌量并不与荚膜厚度的差异相吻合.各菌株生物膜厚度从(14.74 ±4.99)至(24.13 ±5.45) μm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W83、SJD11生物膜内荧光信号较弱,生物膜密度较低,其他菌株可生成较致密且荧光信号较强的生物膜结构,存在空隙或孔道结构.结论 Pg菌株表面性质的多样性与荚膜厚度存在一定关联.
周彦玢刘大力李云鹏王依玮束蓉
关键词:细菌荚膜临床菌株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生化反应检测与分析
2013年
目的以模式菌株作为对照,对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临床菌株进行生化反应检测,初步探讨其糖代谢性质。方法利用API 20A和ATB Rapid ID 32A生化反应检测系统,以模式菌株W83和ATCC 33277为对照,对5株P.gingivalis临床分离菌株SJD2、SJD4、SJD5、SJD11、SJD12进行生化代谢反应检测和分析。结果 5株P.gingivalis临床菌株均具有β-半乳糖苷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水解多种氨基酸残基的能力,并能水解游离的色氨酸和精氨酸;各菌株的生化反应存在异质性。API 20A与ATB Rapid ID 32A生化反应板条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P.gingivalis可以多肽或氨基酸作为主要碳源或氮源,但存在部分糖代谢的能力;各菌株的生化代谢反应存在差异。ATB Rapid ID 32A可能更适合应用于龈下菌斑中革兰阴性厌氧菌的生化反应检测和鉴定。
周彦玢刘大力李云鹏束蓉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毒力相关性质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以模式菌株作为对照,对来自中国人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临床菌株进行多种致病性质的分析,对致病性质与其毒力高低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前期对临床菌株毒力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检测和比较各菌株黏附宿主细胞、牙龈素活性以及抵抗宿主免疫吞噬等致病性质。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gingivalis低毒模式菌株表现出较高的黏附红细胞及较弱的抵抗宿主血清杀伤的能力,高毒模式菌株表现出较弱的黏附红细胞及较强的抵抗血清杀伤的能力;但临床菌株的表现却与模式菌株相反。另外,P.gingivalis菌株牙龈素活性与毒力性质间无明显关系。结论:P.gingivalis毒力性质的多样性与其致病性质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周彦玢刘大力李云鹏王依玮束蓉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
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的毒力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啮齿动物模型,比较分析中国人群口腔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临床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小鼠脓肿形成实验,将6株从牙周炎患者牙周袋中分离获得的P.gingivalis临床菌株L2、L3、L4、L5、L11和L12分别注射至小鼠后背中央,观察其临床症状,并与国际标准菌株ATCC33277和W83进行比较,分析临床菌株的毒力特性。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3、ATCC33277和W83诱发小鼠产生原发性脓肿和轻微的全身反应,L2、L5、L11、L12则诱发小鼠产生远处转移性病变和严重的全身反应。结论:中国牙周炎患者口腔中的P.gingivalis临床菌株与国际标准菌株相比,在诱发实验鼠发生局部脓肿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临床菌株间的毒力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李云鹏刘大力束蓉周彦玢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临床菌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