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8400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8H指数:6
- 相关作者:童玉芬李玉梅王静文武玉刘传奇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特点与问题被引量:28
- 2013年
- 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 童玉芬武玉
-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特点人口问题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对比研究——兼论乡城劳动力流迁及其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 李玉梅童玉芬
- 关键词:老龄化劳动力资源
- 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演进、问题与展望被引量:24
- 2012年
- 在人口承载力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对人口承载力的争论、质疑甚至否定。文章分析了人口承载力演变的过程和存在的困境及原因,认为目前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人口承载力研究理论假设的局限,从而导致了人口承载力的定量模型难以得到实证检验;人口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导致承载力结果难以精确测定;受到研究范式的局限,由概念的不精确和歧义导致了可操作性差。最后指出,人口承载力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人口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这些困难而作为放弃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借口;人口承载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摆脱生物承载力的研究模式,从一种固定不变的环境和不变的生活模式等解脱出来,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来研究人口承载力。
- 童玉芬
- 关键词: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 中国劳动力资源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文章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变动规律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2010年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未来4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变动趋势进行模拟。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及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分析发现,未来劳动力资源总量2015年开始减少,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资源总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劳动力资源增长率的变化直接影响人均产出增长率,劳动力老化会影响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 李玉梅童玉芬
- 关键词:劳动力资源经济增长
-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被引量:23
- 2016年
-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 童玉芬王静文梁钊
- 关键词:适度人口资源环境
-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及政策启示被引量:54
- 2014年
- 借助于人口普查和统计数据,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未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乡—城人口流迁规模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作用明显。乡—城人口流迁越快,未来城镇老年人口规模增长越快,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则减少越明显,城镇老年人口规模将在2022年以后开始超过农村;流迁规模越大,对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和抚养比缓解作用越强,而对于农村则相反;未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始终会高于城镇,且农村和城市老年人口的比重的差距呈现由扩大到缩小的趋势。未来我国城镇将面临更大的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而农村则面临家庭照料和长期照护的严重挑战。
- 童玉芬李玉梅刘传奇
- 关键词:城镇化老龄化
- 人口变动在大城市碳排放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1
- 2013年
- 碳排放是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技术和人口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采用了基于环境压力等式IPAT的STIRPAT模型来定量分析北京市人口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的经济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就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年龄因素对北京市的碳排放具有正效应,即随着上述因素的增大,碳排放也呈现增加趋势,而碳排放强度(技术因素)与碳排放呈现反相关关系。从1980-2010年的上述各类因素的变化以及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上看,经济水平的提高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人口规模的增加对碳排放的贡献紧随其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提高都对碳排放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 童玉芬韩茜
- 关键词:人口因素碳排放
-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差异区域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最近三十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是东部高于西部,而且区域差距不断拉大;从人口城市化的增幅来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差异,在2000年以前,东部的增幅高于中西部,进入2000年以后,中西部后来居上;人口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口径变化共同造成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增加幅度差异。
- 杨庆芳张航空武玉
- 关键词:城市化统计口径
-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作用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理论的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构建了城市环境问题的系统动力理论思维,即城市化系统、行动者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和社会制衡系统"四位一体"的循环积累作用是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分析了四类行动者各自的行动目标、手段及其环境利益问题,并从环保理念、政府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公众参与等角度提出了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 尹德挺王雪辉苏杨
-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问题环境行为行动者
- 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机制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农村青壮年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流动的结果必然会加快农村老龄化进程,延缓城镇人口老龄化,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对此,应采取积极的人口应对策略,以缓解未来养老压力;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保证上积极应对城乡老龄化;加快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缓解农村老龄化;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提高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
- 童玉芬王静文邱杨沈亚男
- 关键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