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05)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长清刘凤娟张容叶生亮康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印迹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印迹
  • 2篇核酸
  • 2篇病毒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膜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结果
  • 1篇印迹法
  • 1篇用血
  • 1篇止血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受体
  • 1篇凝血
  • 1篇凝血酶
  • 1篇凝血酶生成
  • 1篇缺陷病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2篇李长清
  • 1篇杜晞
  • 1篇肖小璞
  • 1篇练正秋
  • 1篇林方昭
  • 1篇曹海军
  • 1篇曾昭宇
  • 1篇邬文婧
  • 1篇王宗奎
  • 1篇康凯
  • 1篇叶生亮
  • 1篇张容
  • 1篇刘凤娟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溶性血小板膜颗粒的制备及其功能初探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制备具有止血功能的不溶性血小板膜(IPM)颗粒。方法过期的浓缩血小板经过差速离心去除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用生理盐水悬浮,经冻融破碎、离心洗涤、超声匀浆,获得大小较均一的IPM颗粒;检测其理化和功能指标:IPM颗粒大小、表面蛋白受体、聚集功能和凝血酶生成能力。结果制备得到的IPM颗粒大小为140nm左右,其表面含有糖蛋白GPⅠbα(CD42b)、糖蛋白GPⅡb-Ⅲa(CD41/CD6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P-选择素(CD62p);体外功能试验显示:IPM颗粒在瑞斯托霉素和Ⅲ型胶原诱导下能发生聚集;凝血酶生成试验证实:IPM能为凝血因子Ⅹ酶复合物和凝血酶生成提供催化表面,参与凝血级联反应。结论应用冻融和超声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大小均一的IPM颗粒,其表面保留了与止血功能相关的蛋白受体;在血小板聚集诱导剂的刺激下IPM颗粒可以发生聚集反应,初步表现为止血功能。
刘凤娟王宗奎杜晞叶生亮曹海军肖小璞林方昭李长清
关键词:血小板止血凝血酶生成流式细胞术
抗-HCV初筛阳性血浆的WB确证检测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初筛阳性血浆的HCV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确证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种HCV抗体确证试剂及1种核酸检测试剂,分别检测抗-HCV初筛为阳性的人血浆172份。结果 172份样本中,WB确证及NAT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分别为115和124份,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共同阳性的样本100份,共同阴性的样本26份,不一致样本46份。WB确证阳性的样本检测条带强度越强,确证检测及核酸检测共同阳性率越高;确证检测条带数越多,确证检测及核酸检测共同阳性率越高。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中,WB阳性、NAT阴性样本15份;WB阴性、NAT阳性样本16份;WB不确定、NAT阴性样本7份;WB不确定、NAT阳性样本8份。结论抗-HCV初筛阳性样本的WB确证与NAT检测结果既相关又存在一定差异,WB结合NAT检测可更大限度地保障输血安全。
张容邓锷柯玲吴秉婷刘桂徐敏刘鱼李长清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免疫印迹核酸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ELISA S/CO比值、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确证检测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ELISA检测S/CO比值、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确证检测阳性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种国产[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华)]抗-HIV诊断试剂(ELISA法)、1种进口(美国Bio-Rad公司,以下简称Bio-Rad)HIV抗原抗体诊断试剂(ELISA法)、1种核酸检测试剂(RT-PCR-荧光探针法)及WB确证试剂(Western blot法)对86份抗-HIV初筛阳性血浆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6份样本中,3种ELISA试剂检出的53份共同阳性样本WB确证结果均为阳性;25份共同阴性样本WB确证结果 20份为阴性,5份为不确定;检测结果不一致的8份样本WB确证结果 3份为不确定,5份为阴性。万泰和科华试剂检测样本S/CO比值≥10时,96.30%和100%的样本为WB确证阳性,1≤S/CO比值<10时,均有20%的样本为WB确证阳性;Bio-Rad试剂检测样本S/CO比值≥5时,100%的样本为WB确证阳性。核酸检测病毒载量≥103IU/ml时,97.87%的样本为WB确证阳性;0 IU/ml<病毒载量<103IU/ml时,53.85%的样本为WB确证阳性。86份样本中有15份ELISA检测、核酸检测及确证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其中4份样本为核酸检测阳性,确证试剂检测结果为不确定,疑似HIV-1感染者样本。结论抗-HIV ELISA S/CO比值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与确证检测阳性结果有一定相关性,S/CO比值及病毒载量对确证检测阳性结果的判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张容邓锷柯玲吴秉婷刘桂徐敏刘鱼李长清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免疫印迹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实施后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实施前后本院临床用血变化情况,观察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对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的3305份临床输血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2012年8月1日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分为实施前组(n=1718)和实施后组(n=1587)。分别对两组资料中,医院临床用血总量、主要成分血使用情况、人均用血量、手术患者人均用血量及临床用血医学文书资料书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管理办法实施后,临床用血总量下降了16.2%;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分别下降7.8%和21.0%,与管理办法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人均输血量、人均输血浆量、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与管理办法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o.05);临床用血医学文书资料更趋完善;输血指征掌握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科学合理用血,对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练正秋张容曾昭宇康凯邬文婧李长清
关键词:临床用血分析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