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A4B09)
- 作品数:66 被引量:983H指数:19
- 相关作者:梁东丽王朝辉吴雄平翟丙年周建斌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 黄土高原南部夏季不施肥种植玉米对旱地土壤残留养分的利用被引量:4
- 2009年
- 夏季降水是造成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旱地土壤硝态氮淋溶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冬小麦收获后,不施肥种植夏玉米而利用土壤残留养分阻止硝态氮淋溶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收获期生物量和子粒产量增加,但磷肥用量增加对其影响不明显。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夏玉米氮磷钾累积增加,施磷量增加,氮钾素累积降低,磷素累积无显著变化。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小麦播前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磷量土壤剖面水分累积量的差异显著减少。不施肥种植夏玉米可以有效阻止和减少土壤剖面硝态氮淋溶,但在小麦播前施氮240和320kg·hm-2时仍有较明显淋溶,其累积峰逐渐向深层土壤转移,造成氮素损失。施磷时,土壤剖面0~220cm硝态氮累积量下降,22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
- 张文伟王朝辉李利利李生秀
- 关键词:养分硝态氮
- 青海东部雨养种植区马铃薯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 在青海东部高海拔雨养区,以当地马铃薯优良品种"青薯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相结合的4+X试验设计方案,以农户常规模式产量增产10%—30%为目标,研究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氮、磷...
- 孙小凤张荣韩燕朱春来
- 关键词:马铃薯高产施肥经济收益
- 文献传递
- 水肥优化管理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为筛选出适合渭北旱塬冬小麦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以只施磷钾肥处理为对照,设置2种农户模式和5种水肥优化模式,研究优化施氮、补灌、秸秆覆盖、配施有机肥等措施集成的水肥管理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由苗期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至返青期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小麦干物质积累呈"慢-快-慢"变化趋势,以拔节至灌浆期积累最快。优化模式的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农户模式、对照分别提高21.8%和31.0%。在8个处理中,优化模式3-2[基施纯氮、磷(P2O5)、钾(K2O)、有机肥分别为87、120、45和30 000kg·hm-2,拔节期追氮43kg·hm-2,秸秆覆盖为4 500kg·hm-2,拔节初期灌水65mm]产量最高,为6 372.42kg·hm-2,比农户模式和对照分别增产23.5%和85.6%,是渭北旱塬南部有限灌溉条件下最适宜的冬小麦栽培技术模式。优化模式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比农户模式分别增加5.8%~18.8%和3.6%~19.1%,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 王明英翟丙年金忠宇冯梦龙贾亮赵粉萍党松茂
-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
- 甘肃省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肥效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0年
- 阐述了甘肃省主要耕种土壤N、P、K及微量元素的养分丰缺状况及施肥效应,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 崔云玲马忠明杨君林俄胜哲
- 关键词:土壤养分丰缺状况施肥效应
- 内蒙古杭锦后旗马铃薯氮肥效应的初步研究
- 内蒙古杭锦后旗是近年来开辟的马铃薯种植区,为了能够提供指导当地马铃薯施肥的理论依据,在当地进行了马铃薯氮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在土壤质地粘重,盐分含量和pH较高的杭锦后旗种植马铃薯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这与由...
- 胡博娜何雅郝云凤樊明寿
- 关键词:马铃薯氮肥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马铃薯施用钾肥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生产中钾肥施用量提供理论指导,在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进行了钾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处理一致的情况下,随施钾量增加,马铃薯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均有所提高。当钾肥施用量达到10kg/667m2时,产量2378.6kg/667m2,每穴薯重0.642kg/穴,大小薯比例5.25,水分生产效率9.92kg/mm,经济效益2348.6元/667m2均达最高。
- 王玉明陈杨刘忠文樊明寿
- 关键词:马铃薯钾肥农艺性状
- 铜铬复合污染对有、无作物种植的土壤酶活性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用盆栽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酶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污染水平下,除Cr最低浓度(Cr5)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外,其余各浓度的Cu、Cr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供试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4种酶相比较,Cu、Cr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最小,而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最大。各处理有作物种植的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相应的无作物种植处理,而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抑制率却小于无作物对照。有作物处理的4种供试酶活性抑制率与对应的无作物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无论是否有作物种植,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抑制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无作物种植时,Cu、Cr复合污染对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抑制率为协同作用,而有作物种植时则为拮抗作用。建议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来共同表征Cu、Cr复合污染毒害作用的大小。
- 魏威王丹王松山梁东丽
- 关键词:复合污染CUCR酶活性抑制率
- 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采用土培试验,以甘蓝型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低硒、低锌土壤上,硒、锌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硒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锌或硒锌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产量有增加趋势;施硒促进油菜籽对钾、硒元素的吸收累积,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磷、硫、钙和镁元素的吸收。施锌促进油菜对钾、钙、铁、锰、铜、锌、硼的吸收累积,而对氮、硫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硒锌配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油菜对硒、锌的吸收累积,而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硒对油菜籽含油量、芥酸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含量有降低趋势。施锌对油菜籽含油量有增加趋势,对蛋白质、硫甙、芥酸有降低趋势。硒锌配施,油菜含油量、蛋白质、硫甙无变化,芥酸明显下降。
- 昝亚玲王朝辉Graham Lyons
- 关键词:硒锌油菜
- 不同价态外源硒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被引量:38
- 2010年
- 通过盆栽试验和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硒酸盐(六价硒)和亚硒酸盐(四价硒)施入石灰性土壤后的形态转化及其对小白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态外源硒施入土壤后,土壤各形态硒含量均随外源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1).但两种外源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明显不同,施入土壤的硒酸盐主要以可溶态形式存在,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相对较大;而亚硒酸盐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并可由可溶态转化为其他土壤形态,从而降低了其生物有效性.Monod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小白菜根系对六价硒的亲和能力显著大于四价硒,从而使得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最大硒含量分别为亚硒酸盐处理的5倍和2倍,说明在石灰性土壤上硒酸盐比亚硒酸盐的生物有效性更高.另外,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下部最大硒含量是地上部的2.3倍,而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下部和地上部最大硒含量相近,说明小白菜根系吸收在硒累积和转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王松山吴雄平梁东丽薛瑞玲鲍俊丹
- 关键词:硒酸盐亚硒酸盐小白菜生物有效性
- 青海省东部雨养区马铃薯高效施肥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青海省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差异,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模式3的马铃薯产量、株高、结薯数、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总生物量明显提高;高产高效模式2的总耗水量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种高产高施肥模式及农户模式处理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均比常规农户处理高,提高5-30个百分点,其中高产高效模式3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土壤硝态氮残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高产高效模式2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高;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在60-80cm达到最大值,在80-100cm处于最小值。结果可为雨养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田种存张洋张荣孙小凤张文英韩燕
- 关键词:马铃薯高效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