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FX010)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3
相关作者:蒋铁初廖斌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财经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档案
  • 2篇刑事
  • 2篇司法
  • 2篇司法档案
  • 2篇清代
  • 2篇口供
  • 2篇巴县档案
  • 1篇等级秩序
  • 1篇刑事案件
  • 1篇刑讯
  • 1篇人证
  • 1篇受理
  • 1篇同居
  • 1篇清末
  • 1篇清末民初
  • 1篇民初
  • 1篇关系论
  • 1篇废止
  • 1篇案件受理
  • 1篇裁判

机构

  • 3篇浙江财经学院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蒋铁初
  • 2篇廖斌

传媒

  • 3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清代刑事人证的制度与实践被引量:1
2011年
清代立法中关于人证制度的规定有限制证人资格与赋予证人免证权的内容,立法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家族伦理、社会等级秩序及发现案件真实。实践中的证人作证与立法规定有一定的差距,表现为立法的限制多为实践所突破。原因在于立法要维护的伦理价值在实践中让位于司法官员追求的发现真实的价值。立法与实践对于证据运用中的价值平衡并不一致。
蒋铁初
关键词:等级秩序
论清代刑事案件裁判事实的获得路径——以巴县衙门司法档案为基础的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清代立法规定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应当以当事人及证人陈述为依据,而有罪事实的认定则还应有被告人对犯罪行为的承认及证据证明,司法理论更加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司法实践表明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与立法及司法理论大体一致,但这种一致性更可能是表面现象。
廖斌
关键词:刑事案件口供巴县档案
清代州县刑事案件受理的制度与实践--以巴县司法档案为对象的考察被引量:5
2008年
清代立法与地方讼状格式对于告状与受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两者的内容也很相近。讼状格式的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民众告状行为,但这主要针对的是民间细故纠纷。从巴县档案记载的地方告示及案件受理实践来看,刑事案件的启动方式多样,官府对于刑事案件的态度也很积极,与对民事诉讼力求弥讼的做法迥异。
廖斌蒋铁初
关键词:案件受理巴县档案
刑讯存废与口供地位关系论——对清末民初限制与废止刑讯的历史考察被引量:3
2010年
中国古代诉讼中对口供的重视导致了刑讯的长期存在。清末修律前后,刑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口供裁判主义并没有被证据裁判主义所取代,因而这一时期废止刑讯的条件尚未成熟。民初的立法正式确立了证据裁判主义,刑讯在立法上被废止,但由于传统司法习惯的影响及法制的不统一,刑讯名虽废而实犹存。
蒋铁初
关键词:清末民初刑讯口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