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SHZ1-46)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6
相关作者:叶柏生谯程骏丁永建韩添丁焦克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冰川
  • 2篇径流
  • 2篇河川径流
  • 2篇冰川消融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冬克玛底冰川
  • 1篇冻土
  • 1篇度日
  • 1篇多年冻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雪冰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氮
  • 1篇砂砾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3篇叶柏生
  • 2篇焦克勤
  • 2篇谯程骏
  • 2篇韩添丁
  • 2篇丁永建
  • 1篇王一博
  • 1篇何晓波
  • 1篇张人禾
  • 1篇李向应
  • 1篇赵林
  • 1篇方静
  • 1篇王根绪
  • 1篇李元寿
  • 1篇李忠勤
  • 1篇高明杰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度日因子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度日模型通过正积温将冰雪消融和气温有效的联系到一起,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是度日因子,即为正积温对应时段内的消融量.根据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2008年的实测资料,计算得到夏季消融期内冰川上的度日因子,并分析其空间变化规律.雪度日因子平均值为8.5mm.℃-1.d-1,大冬克玛底冰川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330~5520m分别为4.5~9.6mm.℃-1.d-1和8.7~11.6mm.℃-1.d-1;小冬克玛底雪冰混融度日因子和冰度日因子从海拔5460~5710m分别为4.4~14.6mm.℃-1.d-1和9.9~16.1mm.℃-1.d-1.度日因子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可能是随海拔增加,温度降低而太阳辐射增强所致.局地气候,地形等其它因素也使得度日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差异.
谯程骏何晓波叶柏生
关键词:冰川消融冬克玛底冰川
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电导率和TDS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2003—2006年冰川消融期(5-8月)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空冰斗和总控3个水文点逐日定时(14:00时)的径流及电导率和TDS监测资料,分析河源区不同下垫面流域径流电导率和TDS的差异特征及各影响因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观测到河源区不同断面径流的电导率和TDS的低值出现在高水期;峰值出现在低水期,而且1号冰川水文点的高值远超过空冰斗和总控水文点的高值,且变化幅度最大.河源区不同水文点径流的电导率及TDS变化主要与径流量大小关系密切,空冰斗融水径流主要受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冻土活动层融水等影响,相应与土壤相互作用影响更大.总控水文点则明显地体现了1号冰川和空冰斗两水文点混合作用的影响特点.
韩添丁叶柏生李向应焦克勤李忠勤
关键词:河川径流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1973年MSS、1992年TM、2001年ETM+、2007年TM数字遥感影像资料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冰川面积1976年比1969年减小了0.84%,1992年冰川面积比1976年的减小了1.77%,2001年冰川面积比1992年减小了4.24%,2007年冰川面积比2002年减小了3.31%。结合气象资料和有限的野外资料进行分析,该地区冰川退宿趋势同气温升高趋势基本一致。1969年到2007年近40年时间里,冰川面积总共减小17.61km2,占1969年面积的9.81%,冰储量减少5.75km3,相当于水资源损失5.17km3。
谯程骏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及多年冻土径流过程特征被引量:18
2010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乌鲁木齐河源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显著气温升高和明显降水增加趋势,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及空冰斗山坡春季冰雪消融径流开始产流的时间有明显的推后趋势;同时径流结束、河道断流的时间也有不太显著的推后现象,其间接说明了高山区冰川及多年冻土融冻过程有了明显的消融季节推后特征.2000年以后春季径流明显大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冰川主要消融期径流变幅明显小于前期,空冰斗山坡夏季径流显著增大且变幅明显变大.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的这些变化,主要是河源区冬、秋季的明显升温,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冻土活动层融冻过程变化等的反映.
韩添丁高明杰叶柏生焦克勤
关键词:冰雪融水河川径流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异特性被引量:20
2009年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半方差分析)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5 g·kg^-1和1.02 g·kg^-1,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1,反映出该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机因素的变异占总空间异质性变异的比率分别为44.7%和49.9%,变异尺度分别为210.9 m和200.1 m,随机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采样尺度〈10 m的范围之内.在该研究区域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因素大于随机因素的变异格局;在空间结构的变异上,由土壤内在属性如土壤矿物质、地形等空间自相关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放牧及工程施工等对土壤表层的践踏引起的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影响程度呈中等水平.
李元寿张人禾王根绪赵林丁永建王一博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空间异质性青藏高原
荒漠绿洲边缘不同粒径砂砾凝结水量被引量:13
2009年
根据临泽荒漠绿洲边缘的凝结水观测数据,分析了砂砾粒径与凝结水形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0.02mm的粉砂凝结量最大,7—10月日平均凝结量为(0.097±0.032)mm,其次是砂壤土,日平均凝结量(0.072±0.026)mm;而粒径为5.0~2.0mm、2.0~0.2mm和0.2~0.02mm的砂砾凝结量较小,日平均凝结量分别为(0.052±0.021)mm、(0.057±0.018)mm和(0.059±0.016)mm。总之,凝结量随砂砾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旱季农田砂土覆盖对土壤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
方静丁永建
关键词:干旱区凝结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