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35) 作品数:9 被引量:25 H指数:4 相关作者: 郭纪锋 唐北沙 张学伟 严新翔 聂利珞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国南方汉族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arkin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 onset parkinsonism,EOP)的parkin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56例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进行park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9例患者parkin基因突变,包括15例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2例复杂杂合突变.17例患者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12例外显子缺失突变,5例外显子双重重复突变.此外,3例患者存在点突变和(或)小片段缺失突变,其中ⅣS9+18C>T、c.202-203delAG为已报道突变,c.813delT为未报道的新突变;parkin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分布在其1~7号外显子.无parkin基因突变与有parkin基因突变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40.9±6.8)岁与(35.5±10.0)岁,Z=-2.271,P=0.023)]、病程[(4.4±3.6)年与(7.6±4.0)年,Z=-3.680,P=0.00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parkin基因突变的频率为12.18%(19/156),外显子重排突变是其重要突变类型;外显子缺失突变是主要的突变形式;parkin基因1~7号外显子为突变热点.parkin基因突变与无parkin基因突变的EOP患者在临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 聂利珞 郭纪锋 张海南 张学伟 王磊 罗林紫 沈璐 江泓 夏昆 唐北沙 严新翔关键词:帕金森障碍 有机化学品 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建立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技术平台,应用该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方法应用SYBR Green I RT—PCR技术对32个中国AREP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14个家系先证者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3个为纯合缺失突变、3个为复杂杂合缺失突变和8个杂合缺失突变,未发现外显子重复突变,突变主要累及第2~4号外显子。结论建立了应用SYBR Green IRT-PCR技术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基因检测平台;中国AREP家系的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频率为43.8%,与国外报道相似。 聂利珞 郭纪锋 张海南 张学伟 王磊 沈璐 江泓 夏昆 唐北沙 严新翔关键词:帕金森障碍 有机化学品 ATP13A2基因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3 2009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的形成。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2%。 王磊 郭纪锋 唐北沙关键词: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发病年龄 静止性震颤 神经元变性 中国汉族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arkin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50岁以下患病较少见,约占PD人群的5%~10%.60岁以上发病的PD称为迟发性PD,... 聂利珞 夏昆 唐北沙 郭纪锋 张海南 左星 王磊 张学伟 严新翔 沈璐 潘乾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PINK1基因变异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汉族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 inson ism,EOP)患者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 inase 1,PINK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在149例汉族EOP患者中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DNA sequenc ing)检测PINK1基因点突变及小的插入/缺失,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 e polym 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PINK1基因大片段插入/缺失及重排突变。结果:在本组EOP患者中共发现5例患者存在4个突变,包括3个点突变c.832C>G,c.938C>T和c.1 220G>A,1个第3~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其中c.832C>G为新突变;14个已知多态位点,1个新多态位点c.899+18G>A。对多态位点c.189C>T的卡方检验显示EO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21.244,P<0.0001;T等位基因χ2=24.353,P<0.0001),对多态位点c.960-5G(A的卡方检验显示EO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6.524,P=0.038;A等位基因χ2=6.725,P=0.0095)。结论:中国大陆汉族EOP患者中存在PINK1基因点突变以及外显子重排突变,本组EOP患者PINK1基因突变率为3.35%,多态位点c.189C>T与c.960-5G>A为中国大陆EOP患者易感因素。 张学伟 张海南 廖冰 郭纪锋 夏昆 唐北沙关键词:PINK1 突变 DNA直接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 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的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方法,对30个正常对照和22个中国AREP汉族家系先证者的PINK1基因进行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结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了PINK1基因第1~8外显子拷贝数分析,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所检测的AREP先证者未发现PINK1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结论建立了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中国人AREP患者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可能罕见。 张海南 廖冰 聂利珞 郭纪锋 王春喻 张学伟 严新翔 唐北沙关键词:PINK1基因 拷贝数变异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中国汉族人群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DJ-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onset parkinsonism, EOP)DJ-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60例EOP患者进行了DJ-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对DJ-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发现,4例新的DJ-1基因外显子2的杂合缺失突变,突变频率2.5%(4/160);DNA直接测序方法未发现DJ-1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了4种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SNP)和1种新的SNP,分别为:IVS4+30 T→G、IVS4+45 G→A、IVS4+46 G→A、IVS5+31 G→A和IVS6+52C→T。结论DJ-1基因外显子2的杂合缺失突变扩展了DJ-1基因的突变谱,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EOPDJ-1基因突变的重要形式。 张海南 何丹 张学伟 郭纪锋 王春喻 聂利珞 谭利明 严新翔 唐北沙关键词:帕金森障碍 癌基因蛋白质类 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杂合子丢失 帕金森病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构建帕金森病(PD)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方法 应用生物学信息方法 ,采用HGNC、OPHID和UniHI数据库收集所有PD相关蛋白及与PD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ProteoLens软件绘制PD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根据每个蛋白质对PD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贡献给与评分,得到网络中每个蛋白质的关联系数. 结果 得到一个包含463个PD相关蛋白和767对PD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网络聚集度为90.5%(P=0.008);其中SNCA、PARK2、DRD2、HTRA2、NDUFV2、DJl、DRDI、DRD3、TRAPl和ND3关联系数高.提示它们在PD发病机制中存在重要作用;APP、UBE21、CLIC6和UBB也获得了较高的关联系数,说明它们也参与了PD的发病机制;筛选到一些可能与PD发病机制相关的新义蛋白.如FLNA、FREQ、BIRC7、EPB41、EPB41L1、GIPCI、GNAZ、GRB2、KCNJ9、MAPK1、BAG5、CYCS.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科学的、实用的PD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证实了一些蛋白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发现了一些可能与PD发病机制相关的新义蛋白. 肖智权 唐夏 郭纪锋 何丹 沈璐 严新翔 唐北沙关键词:帕金森病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生物信息学 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TP13A2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recessiveearly-onsetparkinsonism,AREP)家系患者中ATH3A2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序列分析方法对25个已排除Parkin,DJ-1和PjNKj基因纯合突变及复合杂合突变的AREP家系共46例患者进行ATP13A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AREP患者中未发现ATP13A2基因的致病突变,发现了6个已知多态,为IVS6+70A〉G、IVS12+66A〉G、m1849C〉T、IV$20—56G〉A、m2671C〉T和m2824G〉A。结论家族性AREP患者中ATPj3A2基因的突变可能罕见。 何丹 郭纪锋 王磊 肖智权 聂利珞 张学伟 唐北沙关键词:基因突变 NR4A2基因与帕金森病 2008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缺失和神经元中lewy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P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普遍认为与年龄老化、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某些家族性PD的致病基因相继被定位与克隆。 肖智权 郭纪锋 唐北沙关键词:帕金森病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退行性疾病 静止性震颤 分子遗传学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