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041D0301548)
- 作品数:7 被引量:67H指数:3
- 相关作者:魏红山成军宋淑静肖凡张剑平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PCR-RFLP)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TIR)A1166C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对50例血清抗HBs阳性的健康对照者及46例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根据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设计引物,在A1166C位设计DdeⅠ酶切位点,根据PCR产物酶切结果判断该位点为A或C.结果:两株纯合子与AT1R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并在A1166C位点出现预期变异;肝炎和肝硬化两组间A1166C位点无论是基因型还是等位基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RFLP的方法可用于AT1R基因A1166C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该位点的变异尚未显示其与肝纤维化有关.
- 黄玉波董庆鸣宋淑静魏红山刘志英成军毛羽
- 关键词: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纤维化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之间的关系被引量:50
- 2006年
- 我国约1/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但仍然伴有高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在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的单位,对这些患者HBV复制程度的判定难以进行。现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与HBV DNA的关系,试图明确LHBs是否可以用作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程度的判定指标。
- 魏红山黄玉波宋淑静董庆鸣李国立成军
-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的DNA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穿或重症乙肝患者尸检肝组织标本50例,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0.05%多聚赖氨酸处理后使用。分别设立无引物、无地高辛标记引物、无TaqDNA聚合酶PCR反应体系及非乙肝患者肝组织共10例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原位PCR技术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HBV-cccDNA在乙肝患者肝细胞中阳性表达以核型为主,呈蓝紫色,在肝细胞中总阳性表达率为60%~85%;偶见于细胞浆中,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原位PCR可以在肝细胞原位检测出HBV-cccDNA,阳性信号以核型为主,提示HBV-cc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及复制的根源。
- 陈京龙魏红山刘霞蓝孟东范小玲
- 关键词:乙型肝炎原位聚合酶链反应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ACE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比较193例肝硬化患者和219例健康人D/I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用PCR直接分型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结果219例健康对照中,DD型占21.0%,II型占29.2%,DI型占49.8%。193例肝硬化患者中DD型占15.5%,II型占38.3%,DI型占46.1%。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肝硬化患者中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I等位基因可能与肝硬化发生有关。
- 樊文梅魏红山张剑平刘霞肖凡
- 关键词:ACE多态性肝硬化
- γ-氨基丁酸对肝星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 2007年
-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人体抑制性神经传递物质,介导了中枢神经系统64%以上的抑制性神经信号^[1]。肝功能障碍时,血中GABA含量增多,加重对中枢的抑制,引起肝性脑病^[2]。肝性脑病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病死原因,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 肖凡张毅张剑平曾辉魏红山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肝星状细胞增殖胶原蛋白I
- 注射用血栓通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对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其发挥药效的机制。方法将0.6mmol/L的H2O2加入到10-7~102μg/ml的经注射用血栓通预处理HepG2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观察细胞活力;10%CCl4腹腔注射于经注射用血栓通(50mg/kg、5mg/kg、0.5mg/kg)预处理的SD大鼠,于注射CCl4的24、48、72h动态观察大鼠血清ALT、AST、TBil的变化,并于实验结束取大鼠肝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HepG2细胞经10-3μg/ml注射用血栓通作用48h,提取mRNA,逆转录成cDNA,与芯片杂交,根据基因芯片杂交信号强弱筛选相关基因。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处理的HepG2细胞受到H2O2损伤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活力状态;注射用血栓通可以抑制CCl4造成肝损伤时血清ALT、AST、TBil的升高,并减轻肝损伤时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注射用血栓通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肝细胞损伤修复基因有关。结论注射用血栓通能够抑制H2O2造成的肝细胞损伤,抑制CCl4造成的大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某些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及/或下调某些损伤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李国力魏红山张剑平肖凡韩俊燕刘志英樊文梅刘顺爱曾辉
- 关键词:肝损伤基因芯片肝细胞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株LX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10^(-5)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与LX2细胞孵育48 h,对照组不加血管紧张素Ⅱ。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提取mRNA及总蛋白质,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和蛋白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结果抑制性消减杂交产物经两轮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显示为200~1000 bp大小不等的插入片段,挑选36个克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13个克隆与未知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其中GenBank号为BC097361、BC057380的基因为具有开放读码框架的完整基因。其余23个克隆均与已知基因的部分序列高度同源(98%~100%),主要相关基因包括β肌动蛋白、亮氨酰tRNA合成酶、基础免疫球蛋白2、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1、人类白细胞抗原-B关联转录物3等。在血管紧张素Ⅱ孵育的和阴性对照HSC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分别探测到1110、1008个点,两个图谱有504个点匹配。其中108个点和对照相比明显上调(容积比>1.5),153个点和对照相比明显下调(容积比<0.67),选取其中相对容积上调的10对点进行质谱分析,其中8个点在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相应结果,分别为抑素、电子转移黄索蛋白亚单位、超氧化物歧化酶2、三磷酸核苷酶等。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处理后的HSC mRNA表达上调具有增殖加速、凋亡抑制和促进分化等生物学作用,部分上调蛋白质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质、代谢调控蛋白质、细胞凋亡抑制蛋白质以及纤维化相关调控蛋白质。
- 李国力魏红山宋淑静郭江成军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蛋白质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