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L12CA07)

作品数:22 被引量:446H指数:12
相关作者:孙龙胡海清魏书精陆昕魏书威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林火
  • 7篇森林火灾
  • 7篇森林火
  • 6篇土壤
  • 6篇火干扰
  • 4篇森林生态
  • 4篇森林生态系统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碳排放
  • 4篇气候
  • 4篇管理策略
  • 3篇土壤呼吸
  • 3篇排放因子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白桦
  • 2篇大兴安岭北部
  • 2篇遥感
  • 2篇有机碳
  • 2篇气候变化背景
  • 2篇气候变暖

机构

  • 2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20篇胡海清
  • 20篇孙龙
  • 16篇魏书精
  • 4篇陆昕
  • 3篇魏书威
  • 2篇罗碧珍
  • 2篇鲁佳宇
  • 2篇王超
  • 2篇孙丹
  • 2篇苏志杰
  • 1篇王明玉
  • 1篇刘芳芳
  • 1篇邸雪颖
  • 1篇张富山
  • 1篇王玉成
  • 1篇尚喆超
  • 1篇张岩
  • 1篇耿莹莹
  • 1篇陈祥伟
  • 1篇于颖

传媒

  • 4篇森林工程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灾害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植物研究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被引量:48
2014年
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灾害的影响,论述了当前发生的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剖析了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火险天气与防火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火周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碳减排增汇效应的科学的林火管理策略与合理林火管理路径。最后对今后尚需加强的一些重点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孙龙王千雪魏书精胡海清关岛陈祥伟
关键词:气候变暖火行为火险天气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78
2013年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方面的碳源/碳汇功能和揭示"碳失汇之迷",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受到气候、生物以及非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呈现时空异质性,并随着各种干扰因子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亦越来越大,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影响因子,剖析了导致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子,指出自然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共同驱动着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魏书精罗碧珍孙龙魏书威刘芳芳胡海清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
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被引量:35
2012年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减少的重要路径之一。森林火灾总碳和含碳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全球的碳平衡和碳循环,以及森林火灾对大气碳平衡的影响机理均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针叶林区,又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科学计量该区森林火灾的碳排放量,对了解区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兴安岭2001—2010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和森林资源清查中各林型可燃物载量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并结合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环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计量参数,从林分水平上计量大兴安岭2001—2010年间森林火灾所排放的总碳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在10a间森林火灾所排放的总碳量为5.36×106t;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1.73×107t、1.10×106t、7.10×104t和3.50×104t。通过分析可知3种兴安落叶松林型(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和草类-落叶松林)对该区的碳排放具有重要贡献,占总碳排放量的83.08%,占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83.36%、82.25%、57.96%、81.00%。同时研究表明,该区年均的碳排放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
关键词:森林火灾碳排放排放因子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该研究基于土壤轻组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干扰后不同年份高强度火烧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用比重分离法对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3年(2008年)、火干扰5年(2006年)和火干扰后9年(2002年)样地及各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限火干扰后土壤轻组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火干扰后3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增加11.99%,而火干扰后5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8.77%,火干扰后9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6.27%,减少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土壤含水率并无显著性关系;火干扰后3年和5年样地轻组有机碳与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火干扰后轻组有机碳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性负相关(P<0.05)。火干扰后短期内土壤轻组有机碳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季节动态性。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火干扰对北方森林土壤碳循环、碳平衡的影响机理以及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陆昕胡海清孙龙魏书精
关键词:火干扰
大兴安岭塔河典型林分可燃物载量估算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实地森林调查资料,通过异速生长方程,对典型林分乔木的干、枝、叶、皮的活可燃物载量进行估算;结合林分因子及地表死可燃物载量估测模型,估算死可燃物载量。结果表明:①塔河林业局樟子松林的1 h时滞可燃物载量较高,为(7.90±0.33)t/hm2;兴安落叶松林10 h时滞可燃物载量较高,为(7.10±0.50)t/hm2;山杨林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较高,为(3.00±0.60)t/hm2;②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幼龄林1、10 h时滞可燃物载量最高,分别为(7.40±0.48)、(7.90±0.80)t/hm2,且随林龄的增加,兴安落叶松林地表1、10 h时滞可燃物载量呈递减趋势;兴安落叶松成熟林的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最高,且随林龄增加,兴安落叶松林地表100 h时滞可燃物载量呈递增趋势。③白桦林的地表死可燃物载量最高,为(14.70±0.87)t/hm2;兴安落叶松林可燃物总载量最大,达(190.96±18.56)t/hm2。根据可燃物载量估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林火管理策略。
胡同欣鲁佳宇魏书精胡海清孙龙
关键词:可燃物载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减灾效益评价
2014年
森林火灾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因子,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重新分配,具有调节和调控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护某些物种生存的作用。该文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减灾效益作出评价,提出科学的林火管理建议,希望在以后的大兴安岭森林防火实践中起到帮助作用。
陆昕胡海清关岛孙龙魏书精
关键词:林火减灾
大兴安岭呼中区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的计量估算被引量:33
2012年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因子,亦是导致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及大气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计量,对了解区域和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兴安岭野外森林可燃物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利用GIS技术工具,通过野外火烧迹地调查与室内控制环境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种计量参数,从林分水平上,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和含碳气体排放量。结果表明:大兴安岭2010年森林火灾碳排放量为117870.62t;含碳气体排放量CO2、CO、CH4和NMHC分别为379606.01,23425.74,1081.46和758.61t。虽然针阔混交林火烧面积占总过火面积的26.35%,但是碳排放量只占总排放量的13.79%,而2种偃松林型的火烧面积只占总过火面积的29.92%,碳排放量却占总排放量的50.35%,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林火管理策略。研究结果为正确认识森林火灾对区域碳平衡及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胡海清魏书精孙龙
关键词:森林火灾碳排放排放因子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2年
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和微生物量氮(Nm)的季节动态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的Cm的变化范围为70.02~1 065.38 mg.kg-1,其Nm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5.63~75.18 mg.kg-1。Cm和Nm基本于5—6月呈上升趋势、6—8月呈下降趋势,9月又达到一个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其中出现1~2个峰值的季节变化格局。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m与Nm呈显著相关(P<0.05),Cm与土壤温度(TS)呈显著负相关(P<0.05),C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邸雪颖耿莹莹孙龙胡海清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利用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估算大兴安岭北部火干扰后NPP被引量:7
2013年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影响。林火作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干扰因子,直接影响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林火的发生使NPP迅速下降,改变了区域碳平衡。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Carn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未过火区和过火区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987年6月,未过火区植被NPP为145 g C m-2,轻度过火区为74 g C m-2,中度过火区为58 g C m-2,重度过火区植被NPP为38 g C m-2,火干扰后NPP分别降低了49%、60%、73%;1999年8月,火干扰1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NPP的96%以上,NPP恢复迅速,基本达到未过火区水平。2009年8月,火干扰2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93%以上,与火干扰12 a时相比,下降3%。虽然NPP增速下降,但是NPP总量增加,生产力也与未过火区基本处于同水平。
胡海清苏志杰魏书精孙龙
关键词:火干扰净初级生产力
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3年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灾的物质基础,是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林火发生、发展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国内外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森林可燃物载量静态、动态估测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遥感技术在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提出我国森林可燃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更大尺度和范围可燃物载量估测以及数据库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孙龙鲁佳宇魏书精武超胡海清
关键词:可燃物遥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