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33B06)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义生孙昊胡新永张建中杨华清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畸形
  • 8篇外固定
  • 7篇外固定器
  • 7篇固定器
  • 4篇畸形矫正
  • 3篇足部
  • 3篇足部畸形
  • 3篇关节
  • 2篇虚拟现实
  • 2篇虚拟现实技术
  • 2篇手术
  • 2篇足畸形
  • 2篇外固定器治疗
  • 2篇马蹄足
  • 2篇脊髓
  • 2篇僵硬
  • 2篇骨外
  • 2篇骨外固定
  • 2篇骨外固定器
  • 2篇固定器治疗

机构

  • 3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作者

  • 2篇王义生
  • 2篇孙昊
  • 1篇杨华清
  • 1篇张建中
  • 1篇胡新永

传媒

  • 5篇足踝外科电子...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年份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X光影像的并联型骨外固定系统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医护人员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医疗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的领域和研究热点之一。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开辟了医疗领域与机器人领域的新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实际临床应用价值。利用...
张习帅
关键词:骨外固定器X线片畸形矫正蚁群算法
文献传递
并联型骨外固定器在上肢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2017年
常规的串联型骨外固定器无法治疗多维畸形的同期矫正.因此,将6-DOF并联型机器人与骨外固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治疗复杂上肢畸形,可同时矫正四维畸形.而此技术存在人为主观上无法计算各驱动杆伸缩量及观测畸形骨段状态信息的问题.由此自主开发配套计算机软件.医生将由术后X线片测量的相关参数输入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运算生成6根驱动杆每日调节量的电子处方,从而指导医生及患者通过渐进的调整驱动杆伸长或短缩来完成畸形矫正.同时,对整个矫正过程进行位姿三维仿真,使医生能够直观的分析畸形状态.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并联型骨外固定器进行上肢畸形矫正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应用此技术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畸形矫正的调整精度,使得畸形矫正过程简单化、精准化、数字化.
魏梦婷张习帅孙昊
关键词:6-DOF虚拟现实技术骨外固定器畸形矫正
外固定器治疗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216足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脑性瘫痪足部畸形外科矫正和功能重建的新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0月~2013年3月165例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患者,236足,根据足部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构型的外固定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手术和距下关节外融合手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或截骨手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结果]154例216足获得至少3年以上随访,马蹄内翻足64足,马蹄足70足,马蹄外翻足82足。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62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54足。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3周,平均10周。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88足,良78足,可34足,差16足,优良率76.9%。第一次术后复发14足,复发率6.5%。钉道感染32足,清理炎性分泌物或更换钉道位置后治愈。足跟部皮肤坏死、足底部软组织坏死和跟骨慢性骨髓炎1例,彻底清创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后治愈。踝关节骨性关节炎1例,踝关节融合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脑性瘫痪僵硬性足部畸形符合生物学重建理论,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胡新永王义生陈建文刘伯鑫苏章淼李欣浩
关键词:ILIZAROV外固定器足部畸形脑性瘫痪
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探讨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外科矫正和功能重建的新技术。[方法]1988年10月~2006年6月,回顾性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61例97足;年龄6~42岁,根据足部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构型的外固定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手术和距下关节外融合手术或距下关节融合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主要实施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或截骨手术,同时安装外固定器。[结果]得到至少3年随访的54例、86足进行分析,马蹄内翻足39足,马蹄足21足,马蹄外翻足16足,跟行足6足,高弓足4足。其中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9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67足。佩戴外固定器时间8~12周,平均11周。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38足,良29足,可13足,差6足。优良率77.9%。第1次术后复发3足,复发率3.5%。钉道感染18足,清理炎性分泌物或更换钉道位置后治愈。足底溃疡3足,清创和短期避免负重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僵硬性足部畸形符合生物学重建理论,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胡新永陈建文王义生
关键词:外固定器足部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治疗
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的分类和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的发病机理、分类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88年10月~2006年6月,回顾性分析脊髓病变、脊髓和脊神经因被牵拉或压迫引起的足部畸形167例258足,根据脊髓损伤的性质和发病机理,将足部畸形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两大类,两类足部畸形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手术方案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或周围神经缩窄术为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手术方案以软组织松解、肌腱转位术和截骨术为主,其中僵硬性足部畸形使用Ilizarov外固定器缓慢矫正。[结果]得到至少5年随访的147例228足进行总结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42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型足部畸形186足。采用Laaveg-Ponseti足功能评分系统:优94足,良84足,可32足,差18足;优良率78.1%。第1次术后复发36足,复发率15.8%。第2次术后复发8足。[结论]根据脊髓神经源性足部畸形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畸形复发。
胡新永杨华清陈建文
关键词:足部畸形脊髓神经源性外固定器
并联机器人治疗人体下肢畸形矫正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将并联机器人应用于治疗人体下肢畸形,医生需要确定每根驱动杆的调节量并做出相应调整,而杆长的计算基于大量的数学运算,医生主观上无法完成;并且由于肢体内部结构可视化的局限性,医生无法获得治疗过程中骨畸形的状态信息。因此,依据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运动学分析,提出采用预估—校正法求解上下平台的位姿,进而由位姿求得杆长。同时,运用VRML技术构建并联机器人及畸形骨的三维模型,根据所求得的位姿参数进行三维仿真,医生可预先观察畸形矫正完成时的骨段复位情况。通过树脂骨模型实验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并联机器人能够精准高效完成人体下肢多维畸形的同期矫正,并取得满意疗效。验证了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理论的正确性和并联机构的可用性。
魏梦婷张习帅孙昊
关键词: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畸形矫正虚拟现实技术
串联式安装泰勒空间外固定器矫治创伤后遗重度马蹄内翻合并小腿内翻短缩外旋被引量:1
2020年
1病情介绍患者男性,20岁,主因“右下肢短缩,踝足内翻畸形,行走障碍15年”于2017年2月入院。15年前车祸伤致右小腿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及踝关节损伤,伤后予以骨折固定、跟腱部位皮瓣修复,后骨折顺利愈合。随发育出现肢体短缩,小腿内翻外旋及踝足僵硬性马蹄内翻畸形,并逐渐加重。异常发育的腓骨远端凸出于皮下。无法穿鞋,行走需佩戴定制支具。
刘志杰陈建文刘宏君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肢体短缩骨折固定外固定器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骨科简介
2020年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隶属于民政部,创建于1979年5月。目前规划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主要职能为:康复辅具产品研发、相关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康复辅具行业技术标准拟定、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和相关培训与信息服务。国家康复医院作为国家级科研中心附属医院,同时具有民政属性、科研属性和医疗属性三重身份。自建院以来,我院就制定了以服务残障群体,重点建设骨科与矫形外科的方针。我院骨科共计4个疗区,200余张床位,年矫形手术量2000余例,在国内矫形骨科专科医疗水平方面名列前茅,在国际享有盛誉。骨科自建院以来作为骨科与矫形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目前骨科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包含博士2名,硕士6名。科室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在足踝创伤、复杂畸形、运动损伤等诊治领域紧跟国内一流水平,在数字化肢体重建、足踝3d打印假体、辅具与临床医疗相结合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图1)。
刘宏君
关键词:矫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矫形手术
后足截骨结合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矫正严重马蹄足畸形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后足截骨结合数字外固定支架的数字化矫正在严重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5月—2019年5月,采用后足截骨加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Taylor Spatid Frame,TSF)治疗的19例严重马蹄足患者(23足),其中主要表现为马蹄畸形>40°13足;马蹄合并前、中足明显内收及内翻>20°10足。以马蹄畸形为主合并轻度内翻及旋转的患足实施后足U形截骨加标准足踝TSF构型及安装,参数测量时以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以全足与胫骨对照进行矫正。马蹄合并前足内收、旋转及后足内翻,实施V形截骨。足部空间足够时,在足部及跨踝关节安装6+6串联TSF,分别以距舟关节内侧缘及距下关节前方为畸形旋转中心及起始点,同步矫正前足及马蹄畸形;足部空间狭小时,先以前足与胫骨为对照安装TSF矫正前足畸形。然后再次变换固定模式,将足与胫骨对照矫正足的马蹄及内翻畸形。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畸形矫正85%~100%,平均93.3%,无严重的并发症。获得0.5~1年随访20足,依据课题组马蹄足畸形矫正标准:优7足、良11足、可2足、差0足;依据ICFSG评分系统:优3足、良14足、可3足、差0足。结论后足截骨安装外固定支架牵伸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应用数字外固定及数字化矫形技术,可以更加精准地矫正严重的马蹄足畸形,容易被医生掌握,是足踝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
吴刚陈建文郭悦张海涛刘志杰许红生
关键词:马蹄足外固定支架数字化
Ilizarov-Ponseti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与Ponseti程序结合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复习了2016年5月—2019年9月,89例117个马蹄内翻足,安装自我改良的Ilizarov框架牵伸矫正。A组62足牵伸矫正程序非严格要求;B组55足为依照Ponseti程序牵伸矫正。总结矫正的过程及效果,对随访1年以上100足依据科室标准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治疗,A组:矫正时间17~51 d,平均31.5 d;带架时间41~73 d,平均53.3 d;合并距骨脱位13足。B组:矫正时间19~56 d,平均33.5 d;带架时间39~75 d,平均51.6 d;合并距骨脱位3足。100足随访1~5.5年,A组54足中,优11足,良26足,可12,差5足,优良率为68.5%;B组46足中优11足,良29足,可6足,差0足,优良率为87.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P﹤0.05)。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Ponseti程序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并发症更少。
陈建文胡新永刘志杰张海涛郭悦许红生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