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KYZ201109)
- 作品数:8 被引量:71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娟高彦征凌婉婷朱雪竹孙凯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及形态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以菲和芘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研究了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黄棕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和形态。结果表明,老化60 d后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含量明显减少;不施加有机酸的对照土壤中,菲和芘的残留含量为10.13和29.18 mg kg-1,去除率为87.33%和63.50%。与对照相比,供试浓度(0~64 mg kg-1)范围内,柠檬酸、草酸、酒石酸等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土壤中PAHs残留含量提高,去除率减小,表明供试条件下有机酸抑制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进一步分析发现,少量(≤4 mg kg-1)的有机酸即可对PAHs降解产生高的抑制效果。微生物降解在PAHs的去除中起重要作用,且芘比菲更抗微生物降解。供试条件下,可脱附态和有机溶剂提取态是土壤中菲和芘存在的主要形态,而结合态残留占总残留的比例很小(<8.5%)。3种有机酸均提高了土壤中可脱附态和有机溶剂提取态菲和芘的残留含量,施加有机酸使土壤中菲和芘的可脱附态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6.67%~749.1%和1.83%~80.20%,有机溶剂提取态则提高了8.73%~375.2%和22.63%~114.3%;低分子量有机酸作用下结合态的菲和芘含量仍很小。
- 党红交孙瑞刘娟高彦征
- 关键词:低分子量有机酸土壤
- 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采用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方法,研究了3种多环芳烃(萘、菲和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菲对微囊藻生长的影响高于萘与芘,微量萘、芘暴露可对微囊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暴露组均抑制了微囊藻的生长,其比生长速率与暴露浓度显著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4~-0.653;高浓度萘、芘暴露对微囊藻的毒性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弱,高浓度菲暴露对微囊藻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菲、芘通过降低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抑制微囊藻的生长。
- 王秀翠高彦征朱雪竹靳瑮王万清杨艳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多环芳烃比生长速率光合作用叶绿素A光合速率
- SPE-HPLC/FLD法同时测定水中4种雌激素被引量:9
- 2012年
- 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荧光检测器(FLD)测定水体中4种雌激素(雌三醇、17β-雌二醇、炔雌醇和双酚A)的分析方法。水样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用5.00mL超纯水淋洗,15.00mL甲醇洗脱,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50%甲醇溶解经HPLC-FLD测定;4种雌激素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25:30:45),经InertsilODS-SP-C1(8150mm×4.6mm,5μm)反相色谱柱分离,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0nm和310nm,流速1.0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0~1000.00μg.L-1,且相关性良好(R>0.9999),4种雌激素的仪器检出限为0.107~0.271μg.L-1,方法检出限为0.214~0.540ng.L-1。在自来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雌激素混合标准溶液,测得溶液中4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除炔雌醇为55.71%~66.78%外,其余雌激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大于85%,相对标准偏差RSD(n=5)均小于4%。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和精密性良好,能有效去除基质干扰,可用于水体中痕量雌激素的分析测定。
- 付银杰高彦征董长勋刘娟凌婉婷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固相萃取雌激素
- 一株高效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生长特性被引量:13
- 2013年
- 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看麦娘中分离出1株可高效降解菲的内生细菌Pn2,经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Naxibacter sp.,研究了菌株Pn2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菲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Pn2能以菲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对菲有良好的降解性能.菲浓度为49.92mg/L时,30℃下150r/min振荡培养72h,菲降解率高达98.78%.接种量和污染强度显著影响Pn2对菲的降解:接种量越大,菲降解率越高;随污染强度升高,菲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最适污染强度为150mg/L.菌株Pn2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温度为25~37℃、环境pH值为6.0~8.0、盐浓度1%~2%范围内,菌株Pn2生长状况良好.菌株Pn2为好氧生长,通气量越大,菌株生长越旺盛.菌株Pn2对低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有抗性.
- 刘爽刘娟凌婉婷朱雪竹高彦征
- 关键词:植物内生细菌降解
- 2株降解菲的植物内生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了获得具有菲降解特性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本研究从多环芳烃污染区植物体内分离得到2株能够降解液体培养基中高浓度菲(200 mg·L-1)的植物内生细菌(菌株P1和P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将菌株P1和P3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细菌.菌株P1和P3均为好氧生长,28℃、150 r·min-1摇床培养7 d,2株菌对无机盐培养基中菲(100 mg·L-1)的降解率均高于90%.条件实验表明,温度20~30℃,pH 6.0~8.0,盐含量0%~4%,装液量10~30 mL(100 mL三角瓶)2菌株生长良好且对菲降解率高于70%.其最适生长和降解温度为30℃,pH为7.0,盐含量≤4%,装液量≤30 mL.综合比较2株菌对菲的降解特性,P1菌株高温耐受性稍强,而P3菌株对环境pH改变和缺氧的耐受性稍强.
- 倪雪刘娟高彦征朱雪竹孙凯
- 关键词:植物内生细菌RDNA序列菌株鉴定
-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吸收菲和芘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横式三隔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吸收土壤中菲和芘的影响。结果表明:G.i可与紫花苜蓿形成良好的共生体,侵染率平均达61.20%,不同强度菲和芘污染对G.i菌根侵染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接种G.i的植株根系干重增加59.08%。接种G.i增加了根系和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及积累量,根系和茎叶中菲积累量与其生物量(干重计)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菲相比,接种G.i处理后植株芘含量和积累量的增幅更大。G.i限制了菲和芘从植株根系向茎叶的传输,对芘尤为明显,接种G.i植株根系向茎叶转运芘的比例比不接种对照降低了13.85%~37.47%。
- 孙艳娣凌婉婷刘娟宗炯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多环芳烃植物吸收土壤
- 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利弊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土壤中养分循环、有机物降解和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准确、快速、有效地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土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常用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生理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分析各种测定方法的利弊,为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提供依据。展望了今后土壤微生物量研究的重点。
- 孙凯刘娟凌婉婷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熏蒸法
- 黄棕壤中不同粒径组分的提取分级与表征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剂,采用连续分级法,结合使用筛分、沉降、离心及错流超滤(CFF)等技术,将60目黄棕壤提取分级为细砂粒(50-250μm)、粉粒(5-50μm)、粗黏粒(1-5μm)、细黏粒(0.1-1μm)、纳米微粒(〈0.1μm)5个组分;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分级结果进行了表征.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所测得各组分实际粒径分布结果与划定的粒径分级范围均很好吻合,表明按上述方法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级是有效、可行的.TEM观察到的纳米粒级成分呈规则球形,绝大部分颗粒粒径在20-40nm之间,有少部分大颗粒团聚体存在.
- 王楠姚佳佳高彦征刘娟
- 关键词:黄棕壤粒径分级纳米微粒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