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190009) 作品数:9 被引量:118 H指数:5 相关作者: 靳宇倡 李俊一 徐玖平 何明成 刘东月 更多>> 相关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更多>>
趋避道德动机调节方式的作用 被引量:2 2015年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景下产生的道德动机。通过对MMM模型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横向比较了道德基础理论(MFT)和行为/结果双系统模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理论,挖掘出了MMM模型的比较优势,如强调利他、聚焦于自我的道德动机、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由于MMM模型是基于西方道德观提出的,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西方道德动机的心理与脑机制与国人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道德动机的影响。 靳宇倡 王冠关键词:调节方式 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基于中国样本的元分析 被引量:51 2016年 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5篇,共51个独立样本,总样本量为27291。元分析结果表明: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r=0.505,p<0.001),生活满意度(r=0.395,p<0.001)和积极情感(r=0.325,p<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r=-0.195,p<0.1)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受到性别和被试群体的调节,如性别能显著正向调节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生命意义能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 靳宇倡 何明成 李俊一关键词:生命意义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模型及干预 被引量:35 2014年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指人们在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由于对抗压力所引起心理的积极变化。本研究对国外创伤后成长进行归纳概括,论述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如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益处寻求和意义建构。此外,归纳了基于不同视角的PTG模型,提出了促进PTG的干预策略,针对PTG实证研究中某些相关变量的测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未来应着重于开展具备多个评估点的纵向研究,建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PTG理论模型。 靳宇倡 刘东月 李俊一关键词:创伤后成长 暴力视频游戏与亲社会游戏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基于一般学习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基于一般学习模型的视角(General Learning Model,GLM),探讨暴力游戏和亲社会游戏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实验为2(游戏内容:暴力和亲社会游戏)×2(侵犯特质:高侵犯和低侵犯)设计,采用七巧板任务考察帮助与攻击行为,华人敌意量表考察敌意认知,敌意状态量表考察积极情感和敌意情感。结果:玩亲社会游戏虽然没显著增加亲社会行为,但被试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玩暴力游戏比亲社会游戏的人表现更多敌意认知、情感和行为。暴力游戏条件下,高侵犯特质组比低侵犯特质组表现更多的敌意认知和敌意情感。结论: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一般学习模型。 李俊一 靳宇倡关键词:暴力游戏 亲社会行为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干预及其策略 被引量:1 2015年 表面上一些"细微、简短"的社会心理干预,即使经过数月或数年,也会对教育产生显著的影响。如通过干预影响产生累积效果从而达到"递归过程",改变学生学业成就的轨迹,改变学生对学业受挫的归因。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的策略为:精确地理解学生在校时的主观体验;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注重社会心理干预的简短性。 安俊秀 黄琴琴 王鹏关键词: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干预 教育 主观体验 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影响的文化差异:基于元分析视角 被引量:9 2014年 对国内外现有的暴力游戏影响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实验研究进行元分析。总共纳入24篇研究,产生28个独立样本,涉及被试2449人。结果表明,暴力游戏助长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总效应接近中等程度;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认知的效应受文化类型和被试群体类型的调节,但不受测验方法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效应值显著大于东方文化的效应值;其对小学生、大学生、中学生攻击性认知的影响效力依次递减,各测验方法之间的效应值差异并不显著。 靳宇倡 李俊一关键词:暴力游戏 视频游戏 文化差异 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16年 催产素(oxytocin)被称为"社会键(social bonds)荷尔蒙",时刻影响着社会行为和认知,其中包括情绪识别。目前,关于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影响主要有3种观点:(1)催产素选择性地促进个体对积极情绪的识别、减慢对消极情绪的识别;(2)催产素选择性地增强对消极情绪的识别;(3)催产素提高对所有情绪的识别,与情绪效价无关。催产素影响情绪识别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情绪效价、性别差异和精神疾病。此外,还运用社会显著假说解释催产素对情绪识别的作用。催产素可能对情绪识别障碍类精神疾病有潜在的治疗效果,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究催产素与情绪效价的关系,考虑性别等个体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催产素的临床应用并拓展研究范围。 靳宇倡 吴静关键词:催产素 情绪识别 情绪效价 神经机制 震后心理恢复的生态模式 被引量:6 2013年 汶川地震对受灾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对于震后心理恢复效果不强,且灾区迄今尚未形成动态的心理援助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生态心理学对震后心理恢复的可行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生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恢复,据此提出震后心理重建的生态心理模式:.基于"助人自助"的自我恢复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社会动态平衡的生态模式、基于个体—环境统筹发展的生态模式。 靳宇倡 徐玖平关键词:生态模式 心理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