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052)

作品数:4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宋鸿张培利向夏莹郭松江胡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失地
  • 3篇失地农民
  • 3篇农民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1篇导向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参与
  • 1篇政治生活
  • 1篇治生
  • 1篇生活方式变迁
  • 1篇失地农民利益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城市化
  • 1篇农民利益
  • 1篇民利
  • 1篇城市化进程

机构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1篇向夏莹
  • 1篇胡祥
  • 1篇郭松江
  • 1篇张培利
  • 1篇宋鸿

传媒

  • 2篇学术论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城市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被引量:47
2010年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人才集聚地的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大小受其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三个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壮大城市经济总量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并重、加强吸引人才制度建设与打造人才"特区"并重和提升人居硬环境与建设人居软环境并重的途径不断提升城市三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
宋鸿张培利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特点分析——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16
2009年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相伴的经济社会现象。失地农民因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引起了生活方式的连锁变化,其主要表现为职业、生产工作、个人消费、角色心理以及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化。本文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阎占定向夏莹
关键词:农村城市化失地农民
论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新发展——以武汉市调查为例被引量:10
2009年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武汉市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主要采取以亲缘地域为主体、经济发展扩散型及传统现代相融合的生活方式。其特征是一定程度上的陈旧单调性、封闭分隔性和对外排斥性。新的历史时期,失地农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其主要变化是生活方式的阶层融合化、形式多样化和创新开放化。在小康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类型、特征及新发展,对促进他们角色的转换,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郭松江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导向型政治参与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政治参与是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政治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政治参与的动力和目的来自于现实的利益,理性与非理性的利益诉求交织,失地农民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改变因政策分配而产生的利益不均衡状态,当现行政治制度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利益保护机制时,失地农民会采取成本最小而收益最稳妥的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来解决自身的利益问题;当失地农民在政治博弈中的切身利益无人关注时,就可能诉诸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来维护或促进自身的利益。
胡祥阎占定
关键词:失地农民政治生活政治参与
共1页<1>
聚类工具0